今天上午,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
根据《年报》显示,过去一年,上海市区号牌和新能源号牌小客车快速增长。根据统计,至2020年,全市注册机动车469.1万辆,其中,小客车397.1万辆,同比增加26.7万辆。市区号牌上牌量同比增加11.5万辆;沪C号牌上牌量同比增加5万辆。
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量12.1万辆,创历史新高,累计推广量已达42.4万辆。
综合来看,具有市域通行权的沪牌以及新能源号牌持续快速增长,合计增加21.7万辆,为2019年的1.5倍,而具有部分区域通行权的沪C号牌增速显著放缓。
受小客车总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去年上海道路交通拥堵有所加剧。去年11月,上海实施了快速路外牌小客车限行调整政策(新增10-15时限行时段),但高峰时段快速路系统运行压力依然较大,早、晚高峰拥堵指数环比分别上升3.4%、5.7%,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37.4公里/小时、39.5公里/小时,中心城地面干道高峰车速维持在18公里/小时左右。不过,快速路系统平峰时段运行有所改善,10-15时平均小时流量环比下降12%。
同样受小客车总量上升的影响,城市停车压力有所增加。为此,上海有序推进共享智慧停车,2020年共创建168个共享停车项目,泊位规模8887个,共享泊位累计达3.13万个。此外,上海市公共停车管理平台于去年正式投用,“上海停车”APP上线后,已覆盖全市4300多个公共停车场库、收费道路停车场的89万个公共泊位。
国民经济“十四五”、新城发展等政策文件的正式发布,为区域交通设施体系建设按下快进键。一是铁路对外通道逐步打开。2020年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北沿江、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铁路联系将更为便利,乘坐沪苏通铁路列车到发上海的日均旅客约2.8万人次;二是市域铁路建设快速推进,机场联络线开工建设,嘉闵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是重点区域交通设施体系加速完善。一体化示范区交通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毗邻地区累计打通4条省界断头路,开通20余条毗邻公交线路,日均客流约1.3万人次。本报记者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