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青春跃然马背之上 上海赛事走出去  长三角赛事请进来 千余“戏娃”人人会踢球
第17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1-04-21

千余“戏娃”人人会踢球

上戏附校将足球融入素质教育

上戏附校的足球队取得不俗战绩

火一君(左)指导孩子们

上戏附校的孩子为球队加油

春日里的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传来阵阵欢乐的呐喊声,绿茵场上的班班足球联赛,引来了前国脚、足球评论员刘越的观战和点评。

每天中午有球踢、每周末有交流赛,每年还有“足球戏剧+”,成立仅10年的上戏附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快乐足球”。

从男女混编到足球强队

在闵行区浦江镇,上戏附校是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的一支新军,也是闵行区的中坚力量。说起上戏附校的首支足球队,校长杨慧琳对孩子们的名字如数家珍。还记得2010年9月学校成立时,3个年级总共只有82名学生。即便如此,学校还是成立了一支男女混编的足球队。彼时,浦江镇布局校园足球联盟,杨慧琳招聘了足球老师火一君。“虽然当时我们学生人数很少,但足球从娃娃抓起,招聘专门的足球老师,也是为了推行校园足球做准备。”

足球队成立第一年,便参加了闵行区校园足球联盟的比赛,由于人数不够,只能参加技巧赛,即便如此,孩子们的积极性依然高涨。“第一年参赛,我们被其他队伍看大不上,而且对手的身高都比我们高一大截,但孩子们不气馁,纷纷表示明年再战。”火一君说。

10年里,上戏附校的学生数量从82名发展到了1314名,足球队也从原来的不正规军发展成了三支队伍,在浦江镇的比赛中曾打败过半专业队伍获得第一名。与此同时,1314名学生人人都学会了踢球。

从调皮大王到品学兼优

一所新成立的学校,提升教学水平、打造名校往往是校长的首要任务。但杨慧琳在学校成立之初,便下决心搞校园足球,底气何在?

杨慧琳向记者讲述了一则小故事。曾有学生叫武安康,是不折不扣的“皮大王”,行为规范差,学习成绩也不好,为了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杨慧琳将他带到了火一君的面前。见他又高又壮,火一君安排他踢守门员位置。渐渐地,小武对足球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多次在比赛中立功,这无疑助长了他的自信。足球队的氛围也让他明白了团结友爱互助的道理,渐渐地,他变得更加懂事,平时抢着帮班级大扫除,学习也迎头赶上。

杨慧琳认为,体育和美育的发展,是孩子们初入学堂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最初也有主课老师不理解,为何让足球占据孩子们的业余时间,杨慧琳力排众议,要求所有老师不得占用体育课,支持孩子们踢球。“回过头来看,孩子们从中收获的幸福感、塑造的自信自强的性格,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受益匪浅。”杨慧琳说,“如今学校所有男老师都一起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了。”

孩子们读书、踢球两不误,近年来,有多名学生选择职业体育的方向,有人踢上了中甲,有人去到上港、申花试训。更多的孩子则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考入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从一人负责到全员上阵

每到午间和傍晚,足球场是全校最热闹的地方。除了训练,孩子们每天都有比赛踢。足球教育发展至今,上戏附校形成了“班班有足球、周周有比赛、人人会踢球”的氛围。

据了解,在市教委的体育课程基础上,学校给每个班级再加了一节足球普及课,足球运动渗透到素质教育。师资方面,学校也做好了两手准备,最初只有火一君一人负责足球队,如今体育老师全员上阵,同时学校还外聘社会俱乐部的足球教练,共同承担足球课的需求。

随着学校成立十年,班班足球联赛也成为十年传统赛事。此外,新创办的足球特色活动,也已成为一年一度备受期盼的盛会。到了秋天,学校会主办“足球戏剧+”活动,届时,每个孩子会通过现场抓阄来确定自己参演的角色,有主力、替补、裁判、教练、啦啦队,甚至还有医疗人员,孩子们会将一场足球赛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一场小世界杯。

火一君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曾经入选过国奥队的他说:“退役后能来学校当老师,看到孩子们尽情沐浴在阳光下,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也算是圆了我的另一个足球梦。”

一批批孩子们毕业了,大家都很想念“火爸爸”。每年相约回母校看望他和杨校长,成了足球小将们的传统,寒暑假,他们还会帮助教练一起陪孩子们踢球,传承校园足球文化。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