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志
读胡展奋的文章不动容,难。
和展奋兄相交三十多年,也当了他三十多年的粉丝。早年追的是他的报告文学,文章里激荡着男人的血性,常常看得热血沸腾。没想到他刚出版的随笔集《等鱼断气》也同样充满血性。他的随笔涉猎广泛,视野独到,语言犀利活泼,于平淡处见奇崛,在嬉笑间露峥嵘,收放自如,点到为止,有趣,好看,过瘾。
开卷建议先看《妖娆杜鹃》《血色前科》两篇。就像吃西餐,第一道菜端上来,先开胃;第二道热汤上来,加速肠胃蠕动。这两篇随笔基本体现了胡展奋的写作风格。《妖娆杜鹃》说杜鹃如何难伺候,但是意在言外,他笔下的杜鹃好似某一类女人的写照。《血色前科》几乎是一则寓言,写特殊年代一只叫“老张”的公猴的离奇遭遇,几近荒诞,但处处映现荒唐。
《那拉塔老爷》《罗宋面包》《咖啡弄往事》《奇人李四》等篇章写人物,读来感觉像是《史记》里的“列传”,也像是《三言两拍》,喻世醒世警世的色彩很浓,让人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击节赞叹。
《尝尝食人鱼》一文写尽了食人鱼的凶残。此鱼依仗惊人的咬合力,瞬息之间所食之物只剩一具骨架,令人毛骨悚然。作者话锋一转,“当数量不占优势,无法形成多数人的暴力,甚或落单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其实是一种非常胆小、非常猥琐的鱼渣。”另起一行收尾:“恶人大都如此。”有了这六个字,辣味出来了。
不过,你要是以为胡展奋动不动就会来这么一下突剌地点题,那就错了。《古巴红豆汤》的收尾处是一大段,在此引用几句:“……去朋友家或者饭店,桌面就算十多个菜,只要太普通,我们都会觉得主人抠门;唯独做客豪门,菜蔬普通甚至寒碜,我们也会为对方开脱,是魏晋风度,是低调洒脱……老外高架路上撒尿,我们会觉得是洋李白、洋阮籍的愤世嫉俗;国人看球跺脚狂笑,就会被讥为乡巴佬或者伪球迷……”这些陈述句可以当设问句读,当反问句读。读到这里,以为作者又要来欧亨利式的反转了,想不到这老兄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古巴拌饭,太好吃了。居然这样收尾,说好的宏旨大义点题呢?
写家境的困顿,写夫妻之情,写母子之情,写商贩之情,是此书中最打动人的文章。母亲得了肝病浮肿,消肿要喝鲫鱼汤,活鱼太贵买不起,死鱼庶几无功效,就等那种刚刚翻白肚皮的鲫鱼,价格对折。父亲便去鱼摊蹲守,“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父亲蹲着,两眼一眨不眨,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他在等某条鱼断气。居然有这种细节!他每天去蹲守一条刚咽气的鱼,蹲了十来天,终于撑不住发高烧了。这时,“我”顶了上去。“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觳觫,鱼贩看了也不忍,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不收钱。长大后读书,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总会想到他们。”字里行间一股天地暖流在心间汩汩流淌。
整本集子生猛文章比比皆是,特别能体会作者行文时的节制、含蓄,让语言经得起咀嚼。窃以为,文章的含金量要比文人身上的真金白银更可贵。
文人的金子,其实就是文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