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5日 星期日
春季十大热门博物馆 上海光源 在崇明岛安放所有的绿色想象力 学府高地  谁家学子多?
第22版:新民海外/多彩中国 2021-04-26

在崇明岛安放所有的绿色想象力

沈竑在池塘查看蟹苗

藏蓝色卫衣,牛仔裤,方框眼镜。56岁的沈竑站在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口。在崇明岛清新的空气和微风中,他的笑容看起来很温暖。

他来自浙江湖州,在这个岛上已经待了25年,一点一点看着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也看着这座岛越变越美、越来越好。对沈竑来说,崇明岛是一个梦想之岛,让他的“绿色想象力”诗意地栖居。

结缘

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海滩涂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沈竑,原来并不是崇明岛上的人。

“我1995年来崇明一直在做生态农业。”沈竑是浙江湖州人,本科和硕士先后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和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专攻水产养殖。后来因为工作缘故,经常搭乘渔船到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做生物资源调查,从此与上海结缘。1997年,33岁的他放弃了国家海洋局高级工程师的“铁饭碗”,跑到崇明岛去养蟹。

研究河蟹繁殖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今天沈竑拿一个网兜,可以在池塘里随意捞出“小螃蟹”。但多年前,崇明还没有本地的人工繁育的河蟹苗,靠捕捞天然蟹苗,产量极不稳定,价格也不便宜。河蟹育苗就成了当地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沈竑先后在崇明团结沙等养殖基地工作。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没有退缩,最终研究繁殖出了崇明首例人工河蟹苗。正是那次成功使他决心扎根岛上从事生态农业。

在外界看来,他的实力和眼光证明了“绿色想象力”的价值。2004年,他从古代东汉时期就有的“稻鱼共生”获得灵感,孵化出“稻虾鳖共生”的种养模式。2008年,他创立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继续致力于发展种养结合的“稻虾鳖”生态养殖链。再后来,他发现林地里的沟渠养出来的鱼健康又美味。

共生

如今,合作社拥有500多亩岛内种养结合基地和2500亩岛外虾蟹生态精养基地。在沈竑的生态水产园里,“稻虾鳖共生”模式生产出的“虾恋米”“稻香鳖”“禾偕虾”等产品都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这几个简单却别有深意的品牌名字,背后是他多年的用心——在岛上,他努力让稻子、小鱼和小虾们长成它们本来应有的样子。在他看来,敬畏自然之“道”,才可能一步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合作社已经拥有不少老客户。沈竑也会邀请他们上岛来看看那些上了餐桌的美食最初的样子。这就是他致力于打造的“田间超市”。“水在林中流,鱼在水中游,人在林中悠,鸟在林上飞。而让鱼跟稻共生,让鱼跟树共生。可以让农民在做生态农业的同时,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态就是‘金山银山’。”他说。

初心

与很多人一样,去年也让沈竑颇有感慨。刚开始的时候,疫情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当地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生产很快就基本恢复了。沈竑觉得,从哲学层面来看,生态农业是和人的欲望作斗争的。他觉得“人类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

“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有更多人才来做生态农业,有了可持续性。”在他看来,核心是“人”——生态的理念只有在交流和互动中才能深入人心。“只有更多的人走入乡村、走进自然,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让我们的理念更加生态。”

沈竑在崇明岛这些年,十分关心乡村事业的传承。“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有人能进来。”他希望更多年轻人才到农业领域来发挥想象力。去年,他应邀作为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研员,开设了《高附加值农产品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课程,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有志于生态农业的年轻人。 吴宇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