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5日 星期日
母乳为宝宝筑起免疫屏障 普及肠癌早筛  改变生命轨迹 新技术新突破  预防心脏性猝死 倡导高危人群主动早筛 推广个体化规范治疗
第24版:康健园 2021-04-26

普及肠癌早筛 改变生命轨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1929万新发癌症病例,约996万死亡病例。中国每年约有456.9万新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300.3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仍然是新发前三位的恶性肿瘤。《中国医学杂志》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2020年期间,在中国十大高发癌症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幅最为显著,亟需有效的防控手段。

日前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回顾中国肠癌早筛领域40多年历程和浙江海宁肠癌筛查的代表案例后表示,肠癌早筛可以使一大批无症状的结直肠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节约卫生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肠癌早筛有望提高早期患者占比,更早实现治疗,是当前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途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蔡三军教授介绍,美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975年至2006年间,美国大力推广筛查和普查,使得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5年生存率上升。一般来说,普通人在40岁以后就要做肠癌早筛,有家族史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更要提早做筛查。蔡三军教授近年来大力推进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通过在60岁以上人群普及肠癌早筛,发现早期肠癌以及原位癌患者,从而改变患者的生命轨迹。

大肠癌筛查对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有重要价值。今年1月中旬,《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明确推荐,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适用于40岁-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并建议筛查周期为每3年进行一次FIT-DNA检测。融合先进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能够显著提高筛查的依从性,及早发现结直肠癌踪迹,阳性者肠镜下检出异常中超七成为癌前病变。 乔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