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座谈时郑重表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在西柏坡,“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穿越时空,回响激荡;“‘赶考’远未结束”的谆谆教诲,呼应时代,催人奋进。
“两个务必”的深邃思索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并主持召开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这是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行动标尺。”平山县委书记张前锋说,平山老区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坚持把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把践行“两个务必”转化为行动自觉。
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
“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区发展,在座谈会上,他对干部包村等帮扶措施追问得很细。”参加座谈会的西柏坡村村民闫上青回忆说,“总书记跟咱老百姓亲,一直牵挂着西柏坡人民。”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革命战争时期,平山有5万多人参军参战,近万人为国捐躯。和平建设年代,为支援修建岗南和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老区又奉献出13万亩良田,10万多人搬上高岗旱岭重建家园。
“最好的干部派到扶贫一线”“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政策找户、户找政策、逐人核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平山县汇集力量决战脱贫攻坚,不打赢,不收兵。
“天线入了地,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还用上了抽水马桶……”闫上青一一盘点说,“西柏坡过上了‘青山绿水红日子’。”2018年,平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此后,平山连续在省级脱贫成效年度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西柏坡镇党委书记陈东亮说,他们正遵照总书记嘱托,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力奋斗乡村振兴。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2013年7月11日,在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总书记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今年76岁的闫青海是西柏坡有名的义务讲解员,也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闫青海,带领村里年轻人外出“闯荡”增收,还带头发展旅游,开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经营起第一艘观光船,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闫青海说,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一辈子都不想犯懒”,还要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余热,坚持宣传西柏坡精神。
新华社记者 陈忠华 闫起磊(据新华社石家庄5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