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行志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上海档案馆举行,相关文字及照片极具史料价值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讯(记者 孙云)昨天是上海解放72周年纪念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先后入藏两套上海解放重要亲历者的档案资料。巧的是,两位亲历者,一位是随部队一路解放上海并在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军管会文管会党委副书记的赵行志,另一位则是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赵祖康的秘书陆槐清。
在赵行志家人捐赠的赵行志工作笔记中,夹着一张上海市军管会人事处加盖公章的《关于旧人员的处理计划》,而在陆槐清家人捐赠的陆槐清日记中,恰有一段就是记述他与其他留用人员在聆听陈毅市长来到市政府大楼发表的相关讲话之后,又陪着潘汉年副市长前往各个部门与留用人员见面的经历。在这个意义特殊的日子里,这段穿越时空的档案对话让历史重新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们在泛黄的纸张中重温解放上海的历史在他们手中“交接”。
在昨天的捐赠仪式上,赵行志的子女深情回忆父亲投身革命的经历和艰苦奋斗的家风。1938年,身在香港、拥有月薪200港元“金领”工作的赵行志带着700元大洋辗转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他先后任上海市军管会文管会党委副书记、秘书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党委副书记、人事处处长,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还曾被派往多个国家担任大使、总领事。不过,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中的一张沙发早就被坐塌了,仍舍不得扔,这样的家风也传承至今,滋养着子孙们。
在赵行志子女捐赠的44件档案资料中,包括他在1941年至1986年亲笔写下的工作笔记、学习笔记、文稿,还有若干照片和图册等。上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部主任石磊表示,赵行志作为上海解放亲历者,其笔记中详细记录了陈毅“丹阳讲话”、上海解放过程等内容,其中部分资料可以丰富馆藏空白,与现有的馆藏上海解放档案共同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档案体系,让世人对上海解放的历史有更加立体、全面、深入的了解,见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同时,上海市档案馆专程从西安征集入馆藏的赵祖康秘书陆槐清的档案资料,包括其自传、日记,以及赵祖康有关上海解放的信件和文章等,共34件。作为上海解放亲历者,陆槐清详细记录了上海解放时的街头见闻、解放军露宿街头以及陈毅市长向旧市府人员讲话等内容,真实再现了上海解放与接管的历史进程,同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两套档案相互印证,让上海解放与接管的历史细节在档案中变得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