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和孩子谈谈钱 甜与香 孩子打碎碗之后……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2021-05-30

孩子打碎碗之后……

◆周珂银

“我有一个6岁的女儿,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望着地上的碎片,看她一脸惊恐的样子,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安慰她的吗?”小妈妈抛出了话题。

这是一场由社区举办的关于育儿探讨的读书会,参会的都是一些80、90后的年轻妈妈,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的高学历者。

接着,小妈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说:我对女儿说,这个碗原本就有一个小裂口,很容易划破手哦,今天你打碎了正好,妈妈原来就打算扔掉的。事实上,这个碗本身是好的,并没有什么裂口,我杜撰了一个善良的谎言,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的自责心理,起到安慰她的作用,不给她留下阴影。

对于这样的安抚方式,显然,现场反响不太一致。有赞同、有敷衍,更多的是不置可否。听大家虽有不同议论,但无非也就停留在安慰的层面上。作为该社区杂志编辑的我也参与其中,算是这个会上最年长的“老人家”了。我对在场的年轻妈妈们说:你们都是一些有文化、高学历的妈妈,有教科书、有育儿手册等等,五花八门的“资料”看多了,反倒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是不是也可借鉴一下以前没文化妈妈那种自然的育儿方式,譬如,孩子打碎了一只碗,她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先关心一下孩子的手有没有破,接下来或许是带有呵斥性的口吻,说以后当心点,不要毛手毛脚的!就这么简单。

一番“素语”竟然也博得了年轻妈妈们热烈的掌声和一致赞同。然而,总觉得意犹未尽,似乎还缺了点什么?孰料,前不久,我们楼面上对门的邻居,一位小妈妈给我补了一课。

这是一位80后妈妈。她有两个女儿,姐姐刚上小学,妹妹还在幼儿园。这天姐妹俩在门口过道上玩,蹦来蹦去的,踢翻了墙角边的一只小花盆,花盆从台阶上滚落,砸成碎片。小姐妹惊慌失措。妈妈没有过多地责怪,而是马上抱起妹妹,让姐姐把家里的扫帚畚箕拿来。她对姐妹俩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用手触碰碎片,小心划破手。然后她把碎瓷片扫入畚箕,在地上铺一些旧报纸,再将碎片倒在报纸上包裹,告诉她们这样做可以避免划伤他人的手。她将包裹好的碎片放入塑料袋,带着两个孩子下楼,并教导她们这个应该扔进干垃圾桶内。

平时在楼道上遇见这位年轻的妈妈,我们仅是客套而已,话并不多。但这回见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却令人刮目相看,感觉到这才是有文化妈妈的育儿方式。毕竟打碎东西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给孩子一个现场说教,既增长了孩子的生活常识,同时也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在以后接触易碎物品中自然有了一份下意识的小心。

孩子犯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过程;一个生活积累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在犯错中前行。倘若只想着安抚孩子,捋平他们在“犯错”中留下的心理痕迹,就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积累,或许只会培养出有着一颗“玻璃心”的孩子。做父母的,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不见得一直以“谎言”式的关爱来尾随庇佑孩子的成长吧。

忽然意识到,那天会场上的发言,为何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哦,说来说去,我们只囿于如何安慰孩子,却唯独没有讨论打碎碗之后,该让孩子做些什么。

其实,一个6岁的孩子是可以接受一些成人知识教育了。既然碗已经打碎了,为何不借此机会教她如何打扫“战场”,解决后续处理问题?想来,这个才是更重要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