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书法 包粽子的女人 老饕汪曾祺 节是节,假是假 千金散尽,热血酬知己 初夏小事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5-30

节是节,假是假

马尚龙

节假日是三天两头都会有了的,于是也常常将节日假日融为一体。尤其是大长假小长假,总是将一个节日化为一个假日,五天七天的休息,出门旅游轧闹猛度假去了。

忽而有人问我,你们年轻时候是怎么过节怎么度假的?知道那时候穷,不过穷也有穷白相的。

我说几十年前,我们只有过节,没有度假的,更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我翻阅过资料,国家旅游局是在1982年设立的。当然,出门白相也是有过的。可能是单位组织的活动。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单位活动,是苏州一日行。某个夏日的星期天。清晨6点半集合发车——当年不管是什么游,总是一清早出门的,只有出发早,才能实际上拉长活动的时间。上海到苏州,七八十公里,现在高速开过去个把小时,那时候没有高速,也没有国道,只有公路。与公路匹配的是卡车、长途汽车、面包车、手扶拖拉机。到苏州,已经是十点多了。

如果仅仅是慢条斯理,倒也算了。我为什么清晰地记得是一个夏日?面包车没有空调啊,每个人在车上都手持三件法器:一杯水,一把扇子,一条湿毛巾,湿毛巾像护腕一样缠在手臂上,擦汗也容易。晚上回家时,不必说一身汗臭,连人造革的车椅上,也是一层薄薄的盐花,如果小心地刮下来,足以炒菜。不管多么艰苦,距离“天堂”近了很多,再去一次杭州,就完成了“天堂之旅”。“不到长城非好汉”,也是如此,把去八达岭定义为做人的崇高境界,不在于形容八达岭的险峻,而在于咏叹去北京之不易。

如此艰苦卓绝去苏州,却是当日来回。因为没有钱住招待所,更没有假期。那时候连双休日都没有。

很长一段时间,生活中只有节,而没有假。凡是节,不管是全世界的大节,还是儿戏般的小节,都是社会性的;所谓过节,节就像火车一闪而过,做做家务,走走亲戚,至多还有看看彩灯焰火,就把节过了。彼时的假,除了学生的寒假暑假,其他的假都是个人化的。婚假、产假、探亲假;生了病医生开病假,有要紧的事请事假。这些假都不是用来旅游的,和后来的休假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不过,穷且不坠旅游之志。在没有假期的时代,除了单位组织,我们也都偷偷出去玩过。托人开个病假,搭上星期天,玩两三天,那一个年代大约都有过的。我曾经请了病假坐在卡车车厢里去杭州,也算是路道粗的。

一直到了1995年,才有了双休日,又过了12年,年假成为法律性制度,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说法:节假日。去旅游,再也不必托人去开病假单,更不必偷偷摸摸。

节的概念在变,假的内容也在变。刚刚开始有假期之初,当是穷尽度假日,疲劳山水中,将度假和休息做一个截然的区分。几年之后,度假向休假演变了。飞机飞过去,高铁乘过去,不要“猫宁拷”,不要日夜兼程,奇山异水不必面面俱到;慵懒地住住吃吃喝喝,还给自己美其名曰:休身也修身。

一开始我不太适应这种旅游态度,但是渐渐地似乎也快不起来,只有跟着慵懒了。前些日子去青田,三小时高铁到达。青田是十足的小城,沿瓯江五座桥,便是走通了青田。酒店距离火车站不过一刻钟的车程,所到景点也都很近,甚至散步过去也可以。石门洞,按照打卡式的旅游,半小时足够,但是我们看看谢灵运赋名石门洞的神韵和一代文宗刘伯温祠堂,听听瀑布,山脚下戆噱噱等绿皮火车穿山洞,居然花了一个半小时。吃了晚饭,又在街上走走,喝杯咖啡。小城故事少,处处皆散漫。主人说,这是“快车慢游”的理念。这“快车慢游”也恰是休假享受的休了。

节是节,假是假。若是做拟人化的比喻,节和假蛮通达人情世故,常常联袂而行,这就是节假日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