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西南知名文化场所,诞生于1988年的宛平剧院最早是电影院,2006年重新修葺后主要进行文艺演出、电影播映,一度享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第二课堂”美誉,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舞台先天条件所限,那时的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戏曲演出空间,主流剧团和剧目在宛平剧院的演出频率不高。
现在,身处宛平剧院四楼的多功能厅,即可望见内环高架上的滚滚车流,下到一楼,玻璃墙外的街道上亦是行人如织,外立面“折扇”投影在剧场大厅青石色的地面,又形成了一把影子“折扇”。城市中封闭的剧场盒子与墙外的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联,无形,却如此紧密,“将善与美嵌入城市街道中”。
未来,这座专为戏曲打造的剧院有更多空间向市民开放。一楼的大厅展示戏曲知识、剧种普及等,二楼三楼公共空间,规划用音、影、美、画等打造艺术装置和沉浸体验区域,挖掘戏曲各维度的美感和技巧,吸引更多青年人群和知识阶层的参与体验。
剧场建筑呈现出如此开放生动的形象,更成为上海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窗口。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