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华
锅与歌谐音,故借用之。
说来有趣,中餐的煸锅或炒锅,特点是锅深、把儿短,能平稳地卧于灶的火垜上。中餐大厨烹饪时,手中的铁勺敲打锅的边缘,那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声,显示了大厨的高超技艺,同时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文化现象。
小时候,妈妈让我去点心铺购买锅贴。锅贴熟了,师傅移开锅盖,便在香气四溢中熟练地用锅铲有节奏地敲击锅的边缘,当当当。我颇感惊讶,为何要敲锅呢?长大后踏进餐饮行业,才逐渐了解到其中的奥秘。
有一次,在欣赏烹饪比赛时,只见那技艺高超的烹厨每投入一种料物,就用铁勺敲一下。美味佳肴烹制好盛在盘中时,大厨又有节奏地敲几下。师傅说:“不要小看这一投一击,它表现了大厨对烹饪艺术的热爱,以及挥洒自如的文化素养。这锅声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告知前厅服务员,菜已炒好,趁热端上餐桌。”
师傅又带我去观摩学徒烹调技术交流活动的现场。学徒们在大翻锅前,左手晃锅,右手淋芡,四周淋入明油,这是晃锅。持锅的左臂,借着身体之右倾,用腕力和臂力向右上方一送,锅过头顶,眼随锅动,将菜肴腾空来了一个180度的大翻身。铁勺有节奏不断拍击锅边,时轻时重,时响时低,从右上呈弧线滑至左下方落下。锅中菜肴形状与翻前无异,但翻后芡汁明亮,不散不乱,整个动作干净利落,顷刻告成。师傅悄悄告诉我:对即将满师的徒弟进行烹调文化考试可评出不同等级,敲击中的不同锅声,意味着一种社会工种、等级间的差异。一个技术不全面、功夫不深的厨师,一般不敢在有经验的师傅或同行面前造次。
神奇的锅声还延伸到菜品之中。
在杭州游玩,我品尝松鼠鳜鱼时,服务员将大厨烹调的沸腾卤料汁,倒在刚炸过的金黄色鳜鱼身上,此时,辅料迅速浸渗鱼肉,发出一种类似松鼠的“吱吱”叫声,菜名由此而来。
在宜昌品尝“平地一声雷”。服务员将厨师烹调好的汤汁,浇至炸酥后的热锅巴上,发出犹如爆裂震耳的响雷之声,顷刻间,热气升腾,香味四溢。故有“餐桌声声雷,高汤锅巴脆”之句在民间流传。
在陕西旅游时,我在一家酒店就餐。服务员把菜肴端上餐桌时,大厨端上由辣椒、芝麻等10多种原料组成的佐料,当众把沸油倒入佐料中,顿时发出“吱吱”的油爆声。陕西有句顺口溜:“面条像裤带,饼子像锅盖,盆碗分不开,油泼辣子也当菜。”还说:油泼辣子操作过程中的响声是代表掌声,表示欢迎各位来店就餐。
锅声嘹亮,中华烹调艺术,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