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沂海
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地下党与奋战在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始终关系密切,相互支援,相互依托。新四军浴血抗日的业绩极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的斗志,华中根据地为申城地下党组织存续力量、坚持斗争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干革命事业,既要靠“枪杆子”,也要靠“钱袋子”。自从新四军建立后,党中央就多次指示上海地下党,要发挥上海大城市特殊社会环境和综合资源的优势,从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支援新四军,而印钞技术也是革命根据地发展财政金融事业之急需。当时的新四军皖南军部,只有一个小印刷所,印刷工具为一块石板。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军需供给,新四军在盐城设立了直属军部的“财政经济部”,并决定筹建江淮银行及江淮印钞厂,发行革命货币。1941年4月12日,江淮银行在盐城开门营业。
历经千难万险,通过上海地下党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帮助,江淮印钞厂购置了七八部印钞机、切纸机以及油墨、纸张等物资,并派员在申城开设采购“商行”为掩护,负责设备运送工作。印刷用的钞版,也由上海雕刻师刘培青秘密刻好送到前线。在上海制版时,为遮人耳目,仅雕刻花边饰样、风景图案和货币面值等部分元素,行名、图章、编号等则至根据地制成铜凸版再“拼装”套印上去。由于印钞物资均需秘密运输,金融业的地下交通员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出入于敌人关卡林立、岗哨密布的敌战区和根据地之间,不分昼夜地奔波于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为新四军获取申城金融援助立下汗马功劳。
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了适应根据地建立印钞厂的需求,地下党陆续输送约100名印钞技术人员和工人,为红色货币印制发行保驾护航。上海“印联”党团成员、理事吴以常秘密奔赴苏南,帮助创办了水上印刷厂和江南印钞厂。
曾在国统区中央印制厂谋职的“制版高手”过雪川,不仅在上海协助筹建中的大江银行制作完成钞票底版,还设法将印钞机具及配件购置齐全,又按照印刷钞票11道工序,在申城物色招募了数十名技术工人,突破重重严密检查封锁,“化整为零”运送至皖江根据地。开始试机时,由于采取柴油机发电带动胶印机的作业方式,回气管浓烟阵阵,机器马达轰鸣,动静甚大,很容易被日伪查获,不得不改电动为手摇发电。凭着“钞”级外援的吃苦耐劳,不出一个月,印制完成了5元、1元、5角和1角等大江币100万元之多,进一步巩固了皖江根据地的金融阵地。因为劳苦功高,过雪川还被任命为大江银行印钞厂厂长。
胶印的大江币在皖江根据地发行后,替代了原来的土纸大江币和代价券等早期根据地货币,受到老百姓信任与青睐。随着大江币的信誉逐步提高,很快占领了根据地货币市场,彻底赶走了日伪币和法币。当新四军陈毅军长来到大江银行印钞厂车间视察时,手持刚从印钞机里“吐”出来的红色“壹圆”票券仔细端详,听到陪同人员介绍来自上海的幕后英雄,赞不绝口:“我说的嘛,怎么这么好,没错!上海的工人阶级,干得漂亮!”
旋乾转坤,旧貌新颜,原先奔赴革命前线的“印联”骨干,伴随人民解放军的猎猎战旗迎风而行,重返上海滩,参与旧政权留下的印钞机构的接管、生产工作,“开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夜以继日赶印第一套人民币,为尽快恢复城市经济秩序添砖加瓦。
在中共地下党的推动下,各大金融行业的群众性组织纷纷创办报纸刊物,拓展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