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在老档案中 重拾城市记忆
第12/13版:新民印象/目击 2021-06-10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昨起运行 申城再添文化新地标

在老档案中 重拾城市记忆

上海档案馆新馆外景

改革开放板块里,参观者畅游在时代的记忆中,探究岁月的秘密

孙中山演讲唱片

“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主题常设展精选出千件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铺陈出百年历史沧桑

“上海一家人”展现了老上海人家的“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档案古籍修复技艺展示

按下老相机的快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就会浮现在眼前

二楼公共查阅大厅内,市民可以查档和阅览编研史料

扫码看视频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位于浦东新区白杨路636号(临),总建筑面积逾1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逾10万平方米。相比目前位于仙霞路的上海市档案馆和位于中山东一路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新馆不仅面积更大,而且更加智慧并富有人文气息。

本报记者 孙 云 文

本报记者 孙中钦 实习生 邓沐阳 摄

昨天是国际档案日,位于浦东新区白杨路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投入运行。

如果说,广为人知的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因其建筑的历史风貌,自带怀旧氛围,那么,毗邻轨道交通龙阳路站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就是自带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感特效。无论是结合了裸眼3D、实景复刻及多种交互式体验的“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常设展,还是便利市民查阅和打印馆藏98万卷开放档案的自助电脑,抑或是一网通办查询各种民生档案的自助终端,处处都显示出一座沪上文化新地标的崭新气象。特别是,步入拥有近千件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的“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展览,更将感受到充满震撼的视觉体验。步入其中,仿佛走进一条惊艳了时光的隧道,在老档案中穿梭回上海发展变迁的7个重要历史阶段,重温上海百年风云。

数字查阅 便捷高效

作为规模最大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目前储存保管着460余万卷(件)珍贵档案。新馆建筑以“史册智库”为设计理念,以“世纪精品、标杆一流”为建设目标,档案库房在17层的主楼中占据大部分面积,以国家最高标准建设耐火、防火、防水、抗震、温湿度自动控制和除尘系统等,档案进馆后将得到更精细、专业和智慧的呵护。新馆面向公众开放的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查阅服务。

在新馆中,最令人惊艳的当数举全馆之力展出的“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从展厅大门入场,观众们首先就要经历一次结合多种影像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随后,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档案库房大门解开重重门锁”特效画面,原先紧闭的投影屏幕竟然在观众惊讶的目光中,如“芝麻开门”一般缓缓开启,变身一扇通往岁月长河的大门,邀请观众们走进档案世界,在档案中领略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变迁。

作为新馆目前唯一的常设展,展厅中自然是珍档荟萃,英册一号道契、最早的工部局董事合影、1899年的上海租界地图、诞生于1928年的上海首个城市总体规划、《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中央特科暗杀国民党特派员留下的弹壳照片和“打狗队”暗杀叛徒的行动略图……每一份都记录着沉甸甸的历史。

档案叙事 格外“好看”

为了让档案更加立体、鲜活,让档案“讲述”自己的故事,展览采用了许多新颖的形式,一改老档案给人的纸张泛黄、破损陈旧的印象,变得格外“好看”。

例如,裸眼3D效果的沉浸式影像体验,让观众逼真地感受到飞机在头顶呼啸而过,在炮火中轰然倒塌的瓦砾从面前砸下,仿佛置身于解放上海的伟大战役中,亲历解放的喜悦。在一部老式相机前,观众还能亲手按下快门,在屏幕上“抓拍”1949年7月6日庆祝上海解放百万军民大游行的载歌载舞场景。观众还可以在《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电子屏幕前,逐页翻阅,细细咀嚼“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在展厅中,观众们还可以见到许多时代感十足的“初代网红”。瞧,“上海一家人”实景屋中的许多物件,年轻人恐怕已经叫不出名字:“二八大杠”“红白机”“麦乳精”……这些消逝在岁月中的词汇,是上海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征程的缩影,而由每一年精选出一张代表照片组成的时光墙,更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珍贵记忆,在怀旧的感慨中更加奋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