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汇聚民智民意  共谋新城未来
第12/13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 2021-06-18

汇聚民智民意 共谋新城未来

嘉定新城

智慧汽车,带来“智慧的生活”

建议

希望嘉定新城在规划建设中能融入更多国际汽车城的汽车元素,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汪汭淼

回应

嘉定新城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之一,新一轮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嘉定新城将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到2025年,初步具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其中,“智慧交通”就是嘉定新城的“王牌”之一,也是嘉定新城与其他四个新城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从第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到2001年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再到全国唯一的一条F1赛道;从获得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到全市首条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再到无人驾驶“网约车”亮相街头,嘉定这座国内知名的汽车城,已经逐步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十四五”时期,嘉定新城要做引领未来出行方式转变的“国际汽车智慧城”,实现“路”“云”“车”“城”智能协同,让“聪明车跑上智慧路”,成为国家智能网联交通先导试验区。

具体来看,嘉定新城有“智联的路”,今年启动建设“一环三路”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可在远香湖无人驾驶示范环路、裕民南路“最美未来道路”、白银路“上海第一路”和沪宜公路智慧车列上体验无人驾驶、智慧出行;嘉定新城有“智控的云”,基于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及5G基础设施等构建的智慧交通专网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嘉定新城有“智能的车”,未来将形成千亿级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产业,嘉定市民开着嘉定生产的智能汽车率先畅行于安全快捷的智慧道路上不再是梦想;嘉定新城更是“智慧的城”,到2025年无人驾驶开放道路实现新城全域覆盖,智慧交通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发布智慧交通“嘉定标准”,智慧交通网络有望覆盖到长三角地区。

随着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如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方面的日渐成熟,未来市民们在嘉定新城将能体验到无人驾驶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同时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飞跃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也会大大提升。

可以畅想一下,在未来嘉定新城的街头,市民们只需拿出手机轻轻点击几下,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就会准时到达您的面前,上车后您可以在车上忙工作、刷朋友圈或者是小憩片刻,之后就可以安全达到您的目的地。这既能够保障市民日常出行需要,又能够让市民在乘车过程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让“智慧的车”带给人们“智慧的生活”。

本报记者 徐驰

青浦新城

环城水系,百步见绿百米见水

建议

环城水系公园一期、二期已经建成,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畅享滨水空间,建议增加环城水系的范围,拓展环城水系功能,彰显青浦水文化,让人民生活更宜居,提升幸福感。

任云峰

回应

环城水系公园,作为青浦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内外两环约43公里滨水绿道,形成约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的公园。历经3年多的建设,在这个由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条共约21公里的骨干河道围合而成的约24平方公里区域,不仅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区,这里也有“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城中央商务区和老城厢更新实践区,更集聚了青浦区36万居民。

鉴于老城厢周边区域设施陈旧,邻水空间皆被小区及办公场地占用,无法让周边居民享受滨水空间体验,记者从青浦新城推进办获悉,计划以老城厢片区作为重要节点,着力打造环城河及老东大盈港,并与一期、二期环城水系公园相衔接,作为环城水系公园三期项目。这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15分钟生活圈”的配套功能设施需求,植入更多的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设施,让居民出小区即入公园。同时,尽可能腾挪、集合行政办公用地,打造“百步见绿,百米见水”的新城碧道,让居民“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展现百河绕村镇、千桥卧清波的江南水乡韵味。

环城水系公园三期会新建五个服务驿站,还会增设两个地下停车库,两处地上停车场,同时积极拓展水上游览路线,设置水上码头四座,形成环老城厢独特游览体验环线。

青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环城水系公园建设不仅是硬件,也将植入更多文化体验,延续老城厢历史城市格局,让青浦新城有温度、有记忆、可阅读。老城厢内以“城墙”元素解构与重构,老城厢外以水乡圩田形态,分别演绎城内城外不同的生活场景。除了建画廊艺术公园外,环城水系公园结合江南水乡龙舟赛及划船运动为主题,体现水上运动特色,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艺术的文化空间。此外,沿着连续的滨水步道打造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整体风貌以水乡圩田文化展示为主,配以遮荫廊架、座椅等停坐休息交流为特色的空间。

“我们将依托环城水系公园建设,在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打造‘百步见绿、百米见水’的新城绿道,让这片区域成为青浦的‘城市客厅’。”在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看来,依据青浦区“十四五”规划,通过环城水系公园三期的建设,一座水绿交融、江南风韵的青浦新城呼之欲出。本报记者 季晟祯

松江新城

四网融合,打造“城市级枢纽”

建议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交通是其循环系统,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肌体活力和发展动能。目前松江的综合交通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建议调整松江枢纽地区原规划功能,进一步提升松江枢纽的服务能级,加强对外互联互通体系,带动地区产业水平发展。王一峰

回应

上海2035规划将松江南站确定为新建铁路“沪苏湖高铁”的首发站,同时定位为“城市级枢纽”,松江要构建一个包含国家高铁网、上海轨道交通网、松江有轨电车网和地面公交网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

本轮新城规划计划对松江枢纽地区原规划功能做调整。规划范围北至金玉路、南至申嘉湖高速、西至毛竹港、东至大张泾,总面积约2.47平方公里。随着沪苏湖铁路在松江设站,松江南站向“松江枢纽”升级,高铁规模将从现在的2台4线计划扩大至9台23线,成为仅次于虹桥站(16台30线)和上海东站(14台30线)的上海第三大高铁站。松江枢纽站房规模约为线上6万平方米,预测未来客流约为2000万人次/年以上。

松江枢纽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和G60科创走廊重要支点和引擎。除已有的沪昆铁路、沪苏湖高铁和沪昆普速铁路,还将承接上海南站普速设施,同时规划预留沪杭城际、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等。

优化高快速路网布局,构建松江枢纽快速集散道路系统。研究新增沿嘉松公路(富永路)衔接金玉快速路的快速匝道。

增强轨交资源配置。形成“2条市域快线、2条城市地铁、1条中运量轨道”支撑的轨道集散布局。2条市域快线为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快速衔接青浦、金山、闵行、嘉定和浦东枢纽等大型枢纽。2条城市地铁为轨交9号线和23号线,枢纽核心区形成“T”形换乘。1条中运量轨道为有轨电车T3线,服务衔接松江新城及周边城镇节点。

综合立体布局公交枢纽站、停车场、出租车等配套设施。公交新路根据松江枢纽在市域区位特点,按照“公交专线(跨区域服务)、常规公交(服务松江区)”等分类布置。

未来,将形成集国铁、城际、普速、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有轨电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在约1.3平方公里的“松江枢纽”核心样板区域,形成密度达8.8公里/平方公里的区域路网。本报记者 夏韵

奉贤新城

城市温度,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建议

随着新城的发展,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乐”,居民对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更希望新城区老城区能够协同发展。 周桂华

回应

周桂华是“土生土长”的奉贤居民,她家的宅基上现已建成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而她工作的龙潭社区居委会所在的“上海之鱼”无疑是奉贤新城最亮眼的核心地标。

“社区目前还缺大型的商超,公交线路也不多,去医院要换乘多辆公交。”周桂华说不少居民对东方美谷大道以北成熟的生活配套羡慕不已。新城景色美环境好,但还缺少生活的“烟火气”和宜居的“城市温度”。奉贤新城推进办表示,奉贤区正在研究编制“人民城市,奉贤指数”指标体系,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达标行动,构建“富有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全区推进的“萤火虫工程”正围绕“民生七件事”“点亮夜空,温暖城市”。

龙潭社区所在的“上海之鱼”,是新城的生态核心、城市客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正在规划梳理并进一步完善,在新城“公园+”中将体现更多“人民城市”的生活场景,后续都将植入、叠加服务功能,以形成人与景、生活与生态的融合与互动。

在上百条人民建议中,不少老城区居民反映了对新城区建设的期盼:相对于浦南运河北岸,南岸步道、绿地较少,希望借“五个新城”建设的东风,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实现新城老城协同均衡发展。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甜甜圈城市”行动中,新城的建设并没有忽略老城市民的“奉贤指数”。年内奉贤区将完成43个小区共89万平方米改造目标,让11396户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新增6座公园、10座街心花园、80公顷绿地、3000亩林地、10公里城市绿道、1.7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打造品质化的公共空间。

“公园城市”是奉贤新城“四城一都”的建设目标之一。新城实施“公园+”,老城实施“+公园”,绿色共享空间将激发城市活力。依托东西向的浦南运河和南北向的金汇港,发展兼具水岸公共空间和水岸创新经济的“十字水街”。截至目前,浦南运河两岸绿化景观已累计达到70.56公顷,金汇港两岸绿化景观已累计达到31.5公顷,并已基本实现滨水休闲步道的贯通。后续还将结合浦南运河“一川烟雨”的规划,发展“水上巴士”“水岸经济”,以高标准推进老城区“南桥源”及浦南运河两岸的城市更新,从而绘就“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的奉贤新城新江南水乡景致。

本报记者 王军

南汇新城

筑巢引凤,配建蓝领人才公寓

建议

南汇新城的蓝领工人数量庞大,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建议新城配建蓝领人才公寓,既能提升营商环境,为入驻企业减负,又能提高新城引才、留才能力。同时,统一社区居住也便于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管理,提升南汇新城的综合竞争力。王建波

回应

南汇新城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和上海“五个新城”之一,作为承担着重要国家战略和特殊使命的临港新片区,重视人才公寓和蓝领公寓规划建设,解决蓝领工人住宿问题,降低生活成本,提高新城引才、留才能力,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是新片区住房保障部门探索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

“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城建设,并通过积极引导园区企业配建宿舍、创新产业园区内租赁住房集中配建、合理转化闲置的存量非居住房等,增加园区宿舍床位供应,解决产业一线职工的住宿需求;鼓励引导企业结合自身规模及产业生产需求,按规定配建职工宿舍。同时,为便于管理并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在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开展产业区内园区平台统筹建设蓝领公寓的试点工作。

根据《关于上海市推进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实施细则(2020版)》,在工业用地配建指标方面,由原7%提升至15%,增加的8%配建指标须为职工宿舍,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单独配建宿舍或由产业园区统筹配建蓝领公寓,并将同步考虑相应生活配套建设及社会管理。在配建的蓝领公寓内,不仅有住宿,还有相应设施齐全的休闲场地。

“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通过多渠道拓展公租房的房源供给,继续加大“先租后售”公租房建设,保障产业区住房需求。同时,转换利用闲置的商业办公等非居住房。根据《关于本市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和转化租赁住房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相关政策要求,通过梳理新片区闲置的商业办公类存量房屋,结合产业职工的具体需求进行改建装修,解决存在的住房困难等问题。

此外,在住房建设总体规划上,将围绕大容量产业园区和就业岗位集中的区域,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租赁住房项目布局,提供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住房、先租后售公租房、人才安居租赁住房等多类型租赁房源,构建特色多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充分保障产业区内一线职工的住房需求。本报记者 陆常青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