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广告 广告 上海到台州或2小时可达 上海西站将首开始发列车 “罕见”与“看见” 城市街角与艺术相遇 北横通道东段2023年建成 申城近日连晴  梅雨周六重返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6-23

“罕见”与“看见”

宋宁华

7岁的恬恬(化名)和许多小女孩一样,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可是她得了一种名为黏多糖储积症的罕见病,因为骨骼发育不良,她的身高还不到1米。“我最喜欢跳舞,但我跳舞的时候经常会摔倒,我害怕我会死……”

这样的话从孩子口中听来格外揪心。但对于恬恬这样的罕见病患者而言,近日有好消息传来,又有一些罕见病的相关药物列入目录,实现“有药可医”。

用不上药或用不起药,一直是困扰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罕见,却依然被“看见”。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海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为他们呼吁,尽快出台罕见病和罕用药制度,建立罕见病医疗救助机制,建立罕见病专项基金等。而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在各方推动下,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并公布了罕见病目录,明确把一些疾病列为罕见病;还通过一轮轮医保谈判的努力,把多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罕见病防治的一步步推动过程,可谓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象征。

在昨天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上,首次聚焦一个“软”话题,即城市的“软实力”,许多普通人的暖心小事被“点名”了。永康路上的网红熊爪咖啡店,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街头的小小爱心接力站,为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等提供了歇歇脚的补给站,读出了市民的热情;明天华城的“土豆阿姨”,则凸显了疫情中守望相助的温暖。

一个城市为什么让人倾心、念念不忘?不同场景下的“群像”图生动描摹出新时代市民的新形象: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承平顺境时毫不懈怠、奋发进取;日常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平时生活中有爱有善、和睦和谐。

也正是每一个“罕见”都被“看见”,人们才发自内心地为这座城市点赞,汇聚于此,让其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魔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