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道过歉的”墨西哥,会是多元世界更好成员 伊朗当选总统莱希:十字路口的选择
第23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1-06-24

伊朗当选总统莱希:十字路口的选择

金良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金良祥

21日,莱希在赢得伊朗总统大选后的首次记者会上虽然确认了拥抱伊朗核协议的意向,但他同时对美国强硬喊话,表示即便美国全面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也不会和美国总统拜登会面。

长期被美国与以色列打上“强硬”“保守”标签的莱希,其当选对伊朗的国家走向有何深远影响?他又将如何调整伊朗的内外政策,应对重重挑战?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解读。

1 履历塑造政治威信

问:莱希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理念对其竞选总统时有怎样的影响?

答:6月19日,易卜拉欣·莱希在绝对优势下当选为伊朗新一届总统。一般认为,得到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以及多个重要实权部门的支持,是莱希得以当选的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宪法监护委员会通过资格审查取消了对莱希构成挑战的其他候选人资格,为莱希当选扫清了道路。上述分析当然不无道理,但莱希当选更与他独特的人生和从政经历密切相关,符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发展的逻辑。

第一,求学经历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宗教背景。莱希于1960年出生于什叶派仅次于纳杰夫和库姆的宗教圣城马什哈德市,自幼便对宗教耳濡目染。什叶派第八伊玛目阿里·礼萨遭到阿巴斯王朝的毒杀之后便安葬于马什哈德,其墓地附近所建立的清真寺成为什叶派穆斯林竞相朝拜的重要场所。

15岁时莱希离开马什哈德,前往另外一个宗教圣城库姆学习。不仅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曾经是库姆宗教学者的核心人物,而且哈梅内伊以及前总统拉夫桑贾尼等都曾经在库姆学习。莱希因此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宗教教育和伊斯兰革命思想。此外,莱希还曾经于2016年开始担任伊马姆·礼萨圣地监护人,并掌管伊朗财力最雄厚的阿斯坦·古德斯·拉扎维宗教基金会。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前提是伊斯兰,就其宗教经历而言,莱希毫无疑问是非常合适的当政者。他接受过系统的宗教教育,从政期间担任宗教圣地的监护人和重要宗教基金的负责人。独特的经历为其奠定了政治上崛起的坚实基础。

第二,司法工作奠定了其在体制内的威信。按照西方媒体的一些报道,莱希从20岁开始便签署逮捕令和死刑判决书,此后,莱希还曾经在拉马丹和德黑兰等重要城市担任检察长。而最为重要的则是2019年担任司法总监,在其任内,莱希高举反腐大旗,严厉打击腐败。上任之初,他便声称,对腐败者,不仅要“断其指”,还要“断其臂”。在其任内,一批经济和金融腐败分子受到严厉惩处。

司法部门的独特工作,特别是在反腐方面,使得莱希获得了威望,构成了其得到伊朗保守派乃至底层民众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权力部门的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多年的司法工作使得莱希被多个西方人权组织列入了制裁名单,并于2019年直接上了美国的制裁名单,其个人命运与伊斯兰体制的生存深度绑定。

2 伊朗政治走向成熟

问:莱希的当选,对于伊朗未来的走向将起到怎样的影响?

答:此次选举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长期政治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终结了关于最高领袖继承人问题的猜测。总统选举虽然每次都引起了伊朗国内国外高度关注,但总统毕竟只是伊朗伊斯兰体制内的第二号人物,最高宗教领袖才是伊朗政坛执牛耳者。早在2014年9月哈梅内伊做前列腺手术时,其继承人问题便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哈梅内伊达到80岁高龄,该问题再度引发各种热议。

考虑到哈梅内伊对莱希竞选的大力支持,后者极有可能在未来出任最高领袖。因此,这次选举无疑在伊朗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莱希把握全局的能力将借出任总统得到锻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最高领袖的人选问题大体尘埃落定,增加了伊朗政治的可预测性。

第二,突显了伊朗有管理的选举制度的合理性。宪监会关于候选人资格审查的制度虽在伊朗国内外引发一些批评,但本身有利于伊朗总统权力过渡和政治的良性发展。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则常常带来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伊朗的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却总体上保证了选举在体制内正常运行。

资格审查,也大大减少了选举成本。资格审查达到了控制候选人人数的目的,使得选票能够比较集中,并使得某个候选人能够在第一轮选举中便能获得多数,避免进入第二轮。2005年选举中,内贾德和拉夫桑贾尼首轮得票率均不过半,导致选举进入第二轮,既劳民又伤财。最近几次大选,一些候选人在投票之前往往会退出选举,并支持其他一位立场相近的候选人,从而为某一候选人第一轮投票便获得多数创造了条件。2013年、2017年和2021年伊朗总统大选,鲁哈尼和莱希能够在第一轮胜出,便是候选人退选操作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的总统选举制度正在走向成熟。

第三,突显了伊朗政体掌控全局的能力。尽管选举之前,国内外多数专家和学者能够预测到莱希能够当选总统,但仍然有一些学者认为大选可能产生“黑马”,认为部分民众存在对宪监会资格审查制度的不满,可能会报复性地将选票投给温和派候选人赫马提。但事实表明,莱希以62%的高票当选,“黑马”现象并没有出现,选情基本按照伊斯兰体制所设定的方向演进,突显了政体掌控全局的能力。

3 对美仍面两难困境

问:时值多事之秋,莱希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正值内政外交极为困难的时期,莱希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最主要有两例:

第一,如何改善民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已四十余年,政权的长期稳定不仅取决于是否坚持伊斯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更取决于政府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然而,在过去四十年,民生问题一直考验着伊朗。特别是2018年以后,由于美国恢复对伊制裁,伊朗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度于2019年下降了6.78%,而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又仅增长了1.52%。

一方面,伊朗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因面包和鸡蛋而上街的事件不断发生。另一方面,伊朗又面临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发展难题。美国制裁固然是制约伊朗经济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但政府和军方过度掌握国民经济,也导致私营经济不充分发展,难以有效增加就业。伊朗所实施的地区战略,也严重消耗了伊朗的国家资源,制约了经济发展。不解决这些顽疾会因为民众不满而动摇执政基础,解决这些痼疾又会伤害一些权力部门的利益,同样会动摇执政基础。

第二,如何处理伊美关系。尽管美国正在衰落,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影响伊朗国运的重要外部力量。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导致伊朗对外贸易结算通道被切断,严重削弱了伊朗对外经济联系,而能源制裁直接导致伊朗财政收入锐减,严重伤害了伊朗的民生事业。在安全上,即使美国实施中东收缩战略,也必然会保持最低限度的军事存在,对伊朗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改善伊美关系一直是伊朗决策精英需要直面的问题,但其一直未能得以解决。首先,美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亲以色列团体的反伊游说以及四十多年前的人质危机,难以持续性地改善对伊关系。其次,反美主义是伊朗伊斯兰政权的基因,呼喊反美口号则是伊朗领导人政治正确的标志。

可以说,伊朗客观存在改善对美关系的必要性,但双方国内均不具备长期改善关系的政治基础。哈塔米曾经在“9·11”事件之后主动向美示好,配合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但被小布什列入了“邪恶轴心”名单;鲁哈尼试图通过达成伊核协议与美和解,但遭遇特朗普政府退出协议,启动“极限施压”。前人的教训十分深刻,作为来者的莱希同样无法回避。

此外,莱希的情况还有更为特别的一面。因为多年在伊朗司法部门重要岗位任职,美国以侵害人权为由将莱希列入了制裁名单。一方面,将人权问题置于外交重要位置的民主党拜登政府难以短期内将莱希从制裁名单上移除。另一方面,莱希本人也因此很难向美示弱。相对于其历届前任而言,莱希将更难处理对美关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