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7-800飞行模拟机”
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首飞机长蔡俊在体验模拟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其貌不扬的外表,你很难将它和“飞行器”联系在一块儿。不过这胖乎乎的家伙,能模拟出起飞、雷暴天气、降落等各场景,为“未来飞行员”提供最好的实战平台。本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式发布“波音737-800飞行模拟机”。记者获悉,该模拟机已经通过了国家民航局最高等级D级鉴定,在系统集成、航电仿真、环境建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校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D级飞行模拟机完全知识产权的高校,为培养高水平飞行人才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国内模拟机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飞行仿真技术模拟机研发团队,并建立了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院。“十年磨一剑”,在“B737-800飞行模拟机”研制上,取得了从“固模”到“动模”最终实现“D级模拟机”的“三级跳”,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院业已跻身D级飞行模拟机研制的国际先进行列。
这一自主研发的“B737-800飞行模拟机”,建立了飞行模拟机最高标准D级的系统集成架构,解决了核心飞行数据解析、闭环精准装配、混合实时网络构建、自动检验测试软件开发等技术难题。
“我们首创‘数字矩阵’多路语音通信系统,构建了一种基于光栅图形与分部渲染技术的双冗余架构,自主研发了传感器级仿真精度的导航模块、ARINC708协议气象云图和地形信息的综合显示系统、通信等核心航电软件的建模仿真。”研发人员介绍,“模拟机首次应用基于粒子的无网格化的格子-波尔兹曼方法与Tustin双线性变换方法的Dryden紊流场组合建模,实现机场区域三维流场实时仿真,攻克了飞机在机场区域低空飞行时遭遇风切变等复杂大气环境难以精细建模的难题。”
研发团队工程师告诉记者,“B737-800飞行模拟机”D级测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测试项目超过160项,每个测试项还有50余项条件、20多个测试结果分析对比。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仅用6个多月就完成了2000多页的测试报告,并顺利通过了各级评审会和民航局的D级鉴定。
“仿真度很高!”工程大校友、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机长蔡俊也体验了一把。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年读书时可没这么好的“帮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论是对母校飞行学院学生,还是对我国飞行员训练培养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开端。学员可以在飞行模拟机上感受飞机运动的惯性特性,以及演练故障处置。”
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了电影《中国机长》。当时,航班机组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罕见险情,能够正确处置,确保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正是得益于飞行模拟机的严格训练。据悉,“B737-800飞行模拟机”的成功研制,既可为各大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复训和机型改装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国产大飞机模拟机的自主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