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篆刻) 我们的“双味”书记 父辈们的往事 茶书人生 高桥泥水匠
第17版:夜光杯 2021-07-02

父辈们的往事

朱小棣

我有幸出生于一个红色大家庭,故而父辈们的往事往往说也说不完。我的父亲是朱启銮,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年仅23岁、早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他,结束北平到山海关铁路段上的短暂工作,奔赴上海。在南来的列车上获悉了这一消息,热血沸腾,爱国忧民之心难以公开诉说,只能默默独自熬过民族史上至暗时刻的到来。

朱启銮是原本由南方党组织秘密发展的党员,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就读期间,与在上海光华高中时的同学、此时正在清华念书的姚依林(化名姚克广)一起,参与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还曾用英语通过电话沟通,策划要在次日(一周后的一二·一六)举行更大规模学生游行的路线。当晚临时住在他胞弟周克(原名朱启统)处的姚依林,事毕后对一直站在借用电话的小裁缝铺门外望风的周克半开玩笑地说,清华的英语还是不如北大的好啊。

抵达上海后不久,适逢党中央最高领导人从延安派遣刘晓秘密到上海恢复地下组织,朱启銮成为最早通过甄别、恢复组织联系的二十几位党员之一。“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他和周克、另一位胞弟诸敏(原名朱启聪)及表妹丁佩瑜等人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共地下江苏军委在张爱萍、张执一的领导下,搞到一批武器,武装起工人、学生三百余人,组成了淞沪别动大队,周克、诸敏分别担任一个中队里两个小队的副队长。

朱启銮则考入上海《新闻报》举办的战地记者培训班,结业后成为战地记者。一日凌晨,别动队在华漕镇宿营的一个中队突遭日军飞机袭击,伤亡过半。周克、诸敏率部撤退时刚巧遇上大哥从前方战地采访归来所搭乘的两辆卡车,于是他安排卡车将伤员全部安全送到医院。

淞沪战事使得上海租界迅速成为难民集中地,当时上海佛教界年仅三十岁的青年骨干分子赵朴初带领佛教及慈善界陆续开办几十家难民收容所,急需精干人员帮助组织管理。党组织派朱启銮作为党的“难委会”党组书记与担任难民收容股股长的赵朴初一起工作。朱启銮适时地介绍自己的胞弟周克、诸敏及表妹丁佩瑜等人进入难民营协助工作,组织难民生产自救,还教难民们识字、补习文化。周克在选编教材时特意选入了方志敏烈士所写的《可爱的中国》。各个收容所里安置了许多党员骨干,包括李一氓、陈国栋等。朱启銮、周克、丁瑜还经由赵朴初介绍认识了公共租界华人教育处陈鹤琴处长,被他聘用为教育处义务视察员。

在朱启銮等人秘密影响下,赵朴初思想上进一步同情和支持共产党。朱启銮于是向他建议,成立一家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等进步书籍。他们于是与陈明、方行、梅达君合作,在吕班路西门路(今重庆路自忠路口)成立大众出版社,于1937年底出版了《毛泽东论文集》,也是在中国最早出版的毛泽东著作。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西撤,上海成了“孤岛”,难民越来越多。赵朴初和朱启銮等人商议后决定,以移民垦荒的名义,陆续租船运送难民到温州,然后转送皖南新四军。首批七百多人由朱启銮带队,秘密成行,到达温州后重新编队,就地安置好儿童,留下青壮年,冒着酷暑,步行十几天,终于避开国民党当局的视线,抵达新四军军部。

1940年,党派朱启銮只身前往南京开辟地下秘密战线,从此他先后在日伪和国民党首府“潜伏”近十年。在那里,他结识了房东的女儿杨坤一,并发展为党员。二人婚后生下我的胞姐朱小蔓。渡江战役前夕,组织上得到汤恩伯的“京沪、沪杭沿线军事布置图”,派朱启銮和白沙化装成西药商人,冒险将该图以及“江宁要塞弹药储运及数量表”等重要军事情报成功密送合肥我军渡江司令部。与此同时,周克受苏南党委委派,北上汇报工作,并随身带去一份国民党上海军事布防图,在苏北亲手交给了三野司令员粟裕。

当晚,他与粟裕长谈后正要躺下休息,部队忽然收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于是觉也不睡了,渡江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