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浦江之夜(现代中国画) 他教我绘画养生功 学书五载有心得 西瓜灯 为社区谱写一首首歌
第20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1-07-02

学书五载有心得

□殷卫钢

屈指数来,笔者自学“欧楷(欧阳询的楷书)”、临摹田英章的字帖已有五载。因为尚用心,所以感觉每天、每年都略有进步——这也成为自己坚持习书的不竭动力。现有几点粗浅心得,愿与读者诸君分享。

要不要“转向”。在相关培训班上指导老师建议,练习一段时间“欧楷”后赶紧“转向”——改学行楷、草书等,因为前者“进去”不易,“出来”更难,况且书界对其也颇有非议。我却认为,这把年纪了,不想也不可能成名成家,不该朝秦暮楚,就是喜欢“欧楷”的挺拔、秀美、干净,兴趣所致,容易专心,还能使退休生活保持充实、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结构很重要。在日常习书中体会到,一个字写得好不好看、是否像字帖,与它每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以及相互间的搭配,包括是否有穿插、避让、呼应(笔断意连)等,都不无关系。其中若有一处写得随意、不理想,就将影响整体效果,可谓“触一发动全身”。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最有效方法就是静心、认真地“临帖”,因为在字帖上,书家已对相关的字进行过长期、反复的研习和琢磨。

细节莫忽视。登高望远,这句话用在习书上也很贴切。就是说,当一个字练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现它与字帖上原字另外的差距和不足。如此循环往复,才能逐步提高。如“可”字,横笔需扛肩(左低右高)、较长、勿粗;竖钩宜从横笔左起3/5处虚接(这样显得灵动)起笔,较粗、较长、挺拔;“口”字偏上、勿大,与横、竖笔之间等距。虽费力做到了上述几点,但感觉“味道”还不对。再细瞧字帖才发现,其竖钩之钩的角度、长短也有特殊的讲究!为“8点半”方向,似平非平;钩也不同于“欧楷”大多情况下的“短促有力”,而需稍长。这样才能产生似在托住上面的“口”字,重心稳定、挺拔端庄的效果。

网络帮助大。如今发达的互联网,也变成了我们学书的另一位“老师”。百闻不如一见,对于那些总写不好的字或笔画,可以通过下载、观看、借鉴别人是如何写的来解决。又如,以往毛笔蘸墨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蘸多了洇纸,蘸少了会导致“枯笔”(“欧楷”一般不应出现)。偶然获悉网友的经验之谈,终使该问题迎刃而解:开始时先将笔浸透墨汁,然后沿砚台边缘反复舔笔,直至笔尖部分稍硬,而笔肚内仍存有充足的墨汁。之后每次再蘸墨时,利用“虹吸原理”,只需将笔端蘸少许的墨即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