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张玉华  巧手制红船编织中国梦 太浦之北,“茭”野之乡 发展数字经济青吴嘉亮“大招”
第12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07-06

张玉华 巧手制红船编织中国梦

江海 摄

“这艘红船里,用到了刺绣、盘扣和绳编三种技法。”家住嘉善县罗星街道柳洲社区的张玉华,今年79岁,说起摆放在她面前的这艘红船时,显得精神头十足。

红船模型选取的主要材料为丝织物,船身下方的蓝色波浪由一个个蓝色盘扣组成,寓意红船逐浪前行,船身上的“初心”“使命”等字样均为刺绣,窗子的边沿使用的是镂花技法,柱子与船桨则用了绳编技法……“现在年纪大了,眼睛大不如前,每天顶多做一两个小时,这船一共做了20来天。”张玉华介绍。

谈及为何会制作这样一艘红船时,张玉华说她小时候在嘉兴念书,上学途中总会经过南湖,红船的形象早已烙印在心。“上学时老师曾说,南湖红船是党的发源地之一。这次我想用自己的手艺献礼建党百年。”

张玉华是嘉善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和虎头帽的传承人。“我外婆那代人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我感觉做手工蛮好的,就一直在旁学习。”耳濡目染之下,张玉华学会了越来越多的技法。

“以前家乡里有小孩出生或是端午节,就会制作虎头鞋、虎头帽送给孩子,祝愿他们虎虎生威,健康成长。”然而随着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人们对传统手工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作为非遗传承人,张玉华也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这项非遗文化。

在柳洲社区的支持与帮助下,非遗手工坊成立了,里面陈列着张玉华的作品,包括虎头鞋、虎头帽、香囊、盘扣等。手工坊里一系列香囊、盘扣制作活动也办得热火朝天。“之前,差不多一个季度会举办一次,寒暑假期间,学生来得会更多一些。”社区每年开展的暑期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及传统节日,也会邀请张玉华去给孩子们上课。

除此之外,张玉华还走出嘉善,将自己的手工技艺传授给长三角人。“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学校、杉达大学等都曾经邀请我去给学生上课。”张玉华说道,她的“手艺”颇受欢迎,课上到下午5点学生们还不想结束,都嚷着要“再做一个”。

凭借着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手艺,张玉华将刺绣、盘扣、绳编等技艺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在她看来,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如今大众对传统手工艺、对非遗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这也让她备感欣慰与振奋。

本报记者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