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邂逅马力欧 入关东京7小时
第13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1-07-19

入关东京7小时

成田机场的奥运宣传画

核酸检验证明

墙上贴着梅子和柠檬的照片,让大家“望梅生津”

◆记者在奥运通道等候检测本版图片 特派记者 厉苒苒 金雷 摄

扫码看独家奥运视频

唾液采样望梅生津

和同行的记者打趣:这次东京入关,需要几小时?有说5小时的,还有6小时,最后的结果是——从当地时间下午5时25分飞机落地成田国际机场到出关,用时7小时,抵达媒体酒店,已是次日凌晨2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东京奥运会筹办中的特殊。

飞机落地后,乘客没法像往常那样即刻离开机舱。全日空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解释,因为防疫检查的流程,限流从这一刻就开始了。乘客们对此也完全理解,都安静地等候在座位上,过了一会儿,空乘为大家添茶加水,并发放小零食。一些乘客打开座位上的屏幕,继续消磨时间。“每个航班都是这样。而且今天正好有一个航班同时抵达,落地接受防疫检查,我们需要再等一下。”空乘人员耐心地解释。而在其他乘客离开机舱后,工作人员登上机舱通知:奥运相关人员需继续等待。这时候,开始感受到东京奥运会不寻常的气氛了。

80分钟后,离开机舱,有工作人员引领走奥运通道,已经有100多把椅子分两列放在那里,每把椅子都标有号码,前后相隔1米,按要求大家坐着等候。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和你验证一遍入境身份,因为记者们都是坐着,这名小伙子基本跪着前后左右移动,保持与大家平视交流。

第一道关卡是身份检验,出示护照、媒体注册卡、抵达前72小时内的阴性核酸检查报告、签名的健康承诺书,以及按奥组委要求在手机上安装的防疫软件“OCHA”的二维码。接着,就是在机场的防疫检查了。

一间隔间、一根试管、一个漏斗,医护人员要求大家往里吐口水,至少30毫升。有趣的是,为了让大家尽快分泌足够的口水,墙上贴了梅子和柠檬的照片。看来,“望梅生津”的典故在这里也是家喻户晓。

在机场58号门,贵宾休息室临时改建的等候区,记者在这里等待检查报告,同时,工作人员拿走注册卡,为记者制证。窗外,夜色已深,不见飞机的起降,东京的一天,已快收尾。

最后拿到手的,是一张小小的橙色纸条,这是由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成田国际机场检疫所出具的阴性核酸检查报告,拿着这枚令牌,加上媒体证,采访东京奥运会的记者,才算真正通关。此刻,已是东京的午夜。

专车服务中文标语

按东京奥组委统计,东京奥运会,将有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1万多名相关人员入境,安全,始终是第一等要素。但这种要求在入关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给人以如临大敌的强烈感觉,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耐心下,一切有序,自然。

几名引领媒体的工作人员,一遍遍提醒等候检查的记者备好护照、注册卡等文件,窗口的检察员面带微笑,用英语和记者确认行程中的各个细节,并解释哪些文件机场会收走留作档案,哪些需要补充填写。

用大巴将记者转移至中转站后,工作人员要为每个人安排车辆送至入住的媒体酒店,他们仔细询问记者的住址,然后将英语住址用日语翻译后写在纸条上,交给司机,确保每辆车准确抵达。为了保证这个过程中没有差错,奥组委为每名记者安排了一辆车,按提供的住址发车,一对一服务,上车即走。

奥运会的气氛,在东京已经弥散开来。飞机上,视频节目里就有东京奥运会的内容,有趣的,是通过动画展现的部分奥运会和残奥会项目,如羽毛球、轮椅击剑、滑板等,在羽毛球项目的介绍中,还能看到前奥运冠军林丹的身影。成田国际机场里,转头可见标着“东京2020”的大幅奥运海报,更吸引目光的,是那些经典动画角色如“超级马力欧”等上墙的宣传画,红色的背景下,还专门印有“热烈欢迎”的中文标语。

尽管戴着面罩,但工作人员的神情掩不住对奥运会的期盼。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告诉远道而来的客人:请你们放心,东京奥运会将成功举办。

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东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