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分时共享 她在自家院子建起“故宫亭” 百年建筑的灵魂是人
第13版:文体新闻 2021-07-21

百年建筑的灵魂是人

上海建筑遗产体现城市精神和品格

二等奖作品《不忘初心 再上征程》

三等奖作品《老宅新景》

建筑里,要能看见人,如此,才能与城市共存,乃至超越百年。昨天,“百年印记,魅力上海”——“建筑可阅读”全民拍摄影大赛作品展在杨浦滨江启幕,在随后举行的以“建筑遗产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专家沙龙上,专家一致认为建筑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建筑与人关系亲密

获奖作品里,不乏上海著名网红地标,如武康大楼、绿之丘等,也有传承海派文化、感受上海时代变迁的石库门建筑、弄堂场景乃至红色场馆。有150组作品通过网络向全民征集投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以及入围奖90名、网络人气奖20名,并在毛麻仓库进行展览。

“作品里最好有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徐锦江建议说,“这是因为,关注建筑的是人,建造建筑的也是人,这反映了人和建筑之间的亲密关系。”

华建集团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在修缮历史建筑时,除了找图纸,还要去藏书楼里翻找当年的照片:“当时的建筑摄影是非常重要的史实依据。”例如,上海人熟悉的东风饭店,亦即现在的华尔道夫酒店,在1910年建造之初是没有雨篷的。但到1916年,照片里就显示出这里有外滩地区最大的雨篷——“1910年英国建筑师没想到上海有雨季,后来建成了大雨篷,这个特征延续至今。”“有幅获奖作品的画面是几位工人在给中共一大纪念馆贴标牌。大家看到的画面往往都是一大纪念馆装修得非常完整的画面,但这一幅凝聚着公众百姓的热爱和期盼。”唐玉恩说。

建筑体现城市实力

在建筑摄影里,还能让大家发掘历史真相。和平饭店整个外墙是整块的金山石石块垒起来的,而且上面还刻有花纹。这些雕花金山石,其实是上海的工匠在郊区完工后再运到外滩来的,整块石料差不多有4个人的宽度,高度接近1个人。唐玉恩说:“这两位工匠在他们的作品前合影留念,让我们知道享誉世界的和平饭店的建造者,其实是中国工匠。”和平饭店也是因为当年有如此智慧的工匠,以及按照当下公共活动功能而不断修缮维护的建筑师,才使得老建筑完全可以与大家共处,“继续走向下一个百年”。

建筑,综合了艺术、文化、历史、技术等多方面的城市实力。“建筑可阅读”读的是什么?“小巷里弄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各种风格的建筑在上海都能找到。”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认为,“首先,当然是建筑之美。”其次,就是“服务之美”。“建筑可阅读”活动推广三年来,可开放的建筑从以往的不到100处,到现在的1000多处;可以扫码的有2000多处——不仅能有文字介绍还能看到图片、视频;很多区还推出了文创集市、微旅行等路线,“透过建筑美,感受到的是便捷的服务,这是上海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第三,就是“理念之美”。为了城市更新、建筑修缮,上海搬迁了很多厂、还水还绿于民,其间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的体现。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