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间宿舍型租赁房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每个人的梦想。上海将最好的资源给住房保障,打造精品公租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的居住问题。日前,记者从多个区获悉,一批批租赁住房项目相继入市,吸引了众多新市民就近租赁满意的房源。
公租房社区
打造“一站式”住房服务
“三月投入运营后,仁慧苑正式对外供应,目前,364套房源已陆续被申请者‘锁定’。”卢湾公租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阚元林介绍,位于五里桥路28弄的仁慧苑是黄浦区建筑面积最大、配套数量最多、配套最齐全的公租房项目。根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公租房租金一般为市场价格的90%。在符合公租房承租标准的基础上,申请人还可经所在单位推荐、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区人社局审批后享受人才租金补贴,补贴标准为市场价格的20%。
大门使用智能门锁,指纹、人脸识别功能全面上线;支付房租不再需要现场缴费,通过“卢湾公租房”小程序即可完成……在保证硬件配套的基础上,仁慧苑着力于全方位提升租户服务,为青年人才营造更便捷、更宜居的生活体验。
除了数字化服务,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点亮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将党群服务站与人才服务中心合并成一个平台,与曙光医院、律师事务所、黄浦区图书馆等有意向合作的单位对接,共同推出社区活动。”阚元林表示,上周举行了民法典讲座,之后还会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公益课程,电子屏还滚动播报“亲子彩绘沙龙”“我们的节日·‘七夕’暨五里‘桥夕’”等活动信息,为青年人打造更多社交活动。
在社区配套商业区,开业不久的乒乓小馄饨已成为一家网红店,在其后面还有不少咖啡馆、奶茶店、轻食餐厅等,为年轻租户提供休闲服务的“新天地”。“这里还有理发店,给居民提供便利的美容服务,楼上还有健身房。”阚元林介绍道,这些配套也是人才公寓的一部分,希望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有温度的精品住所,让租户住得更舒心,更开心。
宿舍型公租房
服务不止“一张床”
位于徐汇区望月路的宿舍型租赁房“憓家”即将入市,吸引了部分家政、环卫和快递企业的关注。“以单位的名义进行申请,一间房内租客原则上是同一单位职工。”盛华景苑宿舍型公租房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项目实行单位整体租赁,在企业承诺担保下,租客可先入住、再办理居住证等相关证件,为市容环卫,公共交通、家政、公用事业等“公服一线”职工解决“一张床”问题,为快递小哥、保安人员、环卫工人等提供安居保障。
该项目一楼为运营平台“憓家”的服务中心,楼上有70套房、294张床源,其中,四人间租赁房有49套,每月每床租金在575-700元不等,屋内设计整洁简约,灰、白、黑,是所有家具用色的主调。室内配有上下铺双层床、分格橱柜、晾衣架、洗手台、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居家设备一应俱全。项目还有双人间、六人间宿舍,床源每月最低租金在460-510元之间。
满足一线员工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止于“一张床”的基本服务。走出宿舍,租客可以在各个共享空间享受宜居生活服务。二楼走廊的开端是共享餐厅,尽头则是两间共享厨房,一头一尾,配套完备;洗衣房、会客厅、书房等共享空间,为租客提供更多社交空间。共享厨房中安装了公用的脱排油烟机、洗碗池、厨具,供租客烹饪自己喜爱的菜肴。
针对租赁需求的多样性,上海加快建立从“一套房”“一间房”到“一张床”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十四五”期间,上海预计新增供应床位20万张,新增供应租赁房22万套(间)。
上海坚持“房住不炒”,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租赁住房作为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将计划形成供应租赁住房约5.3万套,床位4万张,助力更多新市民圆安居宜居梦。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何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