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杰
夏季,国内交响乐团大都步入年度乐季的收宫尾声。在年度音乐季中,开幕和闭幕音乐会往往是重中之重,各乐团都会精心准备。上海爱乐乐团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的2020-2021音乐季闭幕音乐会,主题鲜明、故事丰富。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组曲(以下简称《隐城》)、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 (1905年),整台音乐会全部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主题鲜明。
出生于1844年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出生于1840年的柴可夫斯基是同时代人,但代表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属于民族乐派的“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则是倾向于西欧风格的旋律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原是一名海军军官,为了心爱的音乐“弃军从音”。柴可夫斯基原是在司法部任职,为了潜心创作音乐,辞去铁饭碗,做自由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是描写1905年俄国革命的历史事件,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当年正是因为参加这场运动而被当局解除音乐学院教授职务,作品遭到禁演。
上海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也是本场音乐会的指挥张艺,曾留学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而担任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中大提琴独奏的徐喧涵,也曾入学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天才班,因此两人在音乐会上的配合有一种特殊的默契感。开篇的《隐城》组曲,是中国首演。2019年,俄罗斯指挥大师杰基耶夫率领阵容庞大的马林斯基剧院来到中国,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音乐会版的《隐城》第三幕,当时张艺指挥也在场,聆听后感觉很好,于是想把它介绍给国内观众,这就有了《隐城》的演出。
《隐城》的俄罗斯民歌旋律与东方音调以及华丽的管弦乐配器,令人联想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代表作《天方夜谭》。以往我们更多知道的是他以《天方夜谭》 《西班牙随想曲》为代表的管弦乐作品,其实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成就更不容忽视。他一生创作了17部歌剧,将近一半是优秀之作。近些年来,世界乐坛上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日趋增多,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其歌剧的独到价值。这次上海爱乐上演《隐城》组曲,像一道开胃菜,期待以后能有机会品尝全席。
今年才17岁的徐喧涵,已经有相当出色的履历。她在9岁时就获得了匈牙利第五届大卫·波帕尔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2020年获得西班牙帕布罗·卡萨尔斯国际青年大提琴比赛第一名,并与国内众多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她的演奏音色柔美,细腻清澈,运弓干净,气息悠长,各段变奏循序渐进,展示了相当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自古英雄出少年。
下半场是为时一小时的大作——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四个乐章:柔板-快板-柔板-不过分的快板。此曲创作于1957年,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而作,全景式描绘了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画面和场景(主要场面是冬宫广场)。它有几个特点:场景恢弘,气势庞大,音响惊心动魄,犹如刀光剑影的战争大片;俄罗斯民歌和当时流行歌曲的穿插其间,又丰富了乐曲的层次感,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心声和呼唤以及不屈不挠的信念;整部交响曲几乎不间断地连续演奏,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指挥张艺有效把握了以上几个特点,尤其是对各声部的进出和合成调度有方,张弛得当,整体感相当好,赋予乐曲以岩石般的史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