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爱你是我的使命 上海标准 牛背鹭邀集外灶村 那个英勇的老钱 我是海岛观通兵 今年的夏季音乐会
第17版:夜光杯 2021-08-02

我是海岛观通兵

郭树清

1969年12月至1993年初,我在辽宁大连旅顺海军部队服役23年,先后在舰艇部队、基地机关、观通部队和工程部队任职。多年后当回忆往事的时候,我对1987年至1990年在观通部队担任政治处主任那三年的记忆最为深刻,那是我参军23年中最为艰苦的岁月,至今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观通部队所属营、站高度分散,从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大海最东端零点处的大鹿岛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老铁山,分布在绵延800多公里的整个辽东半岛,远离机关,地处高山海岛,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哨所分散,信息闭塞,条件艰苦。其中,最小的岛,面积仅0.032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是一个坐在床上就可甩钩钓鱼,一个男性公民王国的不毛之地。那时,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没有居民,指战员们在这四周封闭的孤岛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也可能,从入伍的那天,一直到退役那天,四年或更长时间,都在孤岛上度过。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白天守着孤岛兵看兵,晚上头枕波涛数星星”“一年刮两次风,刮一次要半年。”当时没有手机,连有线电话也没有普及,书信是唯一与岛外的联系方式,写一封信半个月或一个月才能收到,这是守岛官兵的真实写照。平时官兵们吃的菜和淡水等生活用品靠陆地派船运送,岛上一块块巴掌大小的菜地,是官兵们探家时或机关、部队首长上岛时带上种子和一把土,在那乱石堆上围垒起来并种植的蔬菜。

由于地域的关系,每年平均有200多天笼罩在大雾之中,最低时的能见度不足50米。特别是进入冬季后,海岛天寒地冻,结冰封港,岛上部队的人员上下岛非常不便,指战员们与外界隔绝,过着封闭的生活。观通站的用水、用煤、副食品采购、有病就医等十分困难,尤其是部队同上级机关联络,只能靠密码电报。有一年春节,我带领机关人员到地处鸭绿江口的大鹿岛看望部队,由于寒风凛冽,结冰封港,客船停航,站里从地方借来小船接送我们上岛,到岛上后又遇上大风,待风停离岛时,已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有一年夏天,某岛有位站长的爱人来队探望,住在陆地的部队招待所,结果因遇上台风,这位站长困在岛上半个月无法下岛,待大风停后下岛时,他的爱人假期已满,双方没能见面便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艰苦险恶吓不倒,寂寞孤独难不住。守岛官兵们不仅努力适应环境、也改造环境,发扬“不等、不靠、不要,求实、拼搏、图强”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兴建了俱乐部、游艺室、图书室、电视室、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等,并根据战士们爱好、兴趣不同的需要,开展喜闻乐见的小而活文体活动,以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根据地处黄海前哨的海岛上这一得天独厚的海域,盛产海参、鲍鱼等海产品的有利资源改善伙食。官兵们除了手中钢枪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用小铲、小锹,碰见海参、鲍鱼、海螺、螃蟹之类的就痛快地将其捕捉。常常是一次落大潮,收获满满,他们用盐水煮熟后,美美地品尝着这原汁原味、香气四溢的海鲜宴。但大部分还是把这些海产品晒干,以备狂风大浪岛上的蔬菜等给养断顿时食用。

每逢节假日,官兵们到自种的菜园里采摘蔬菜和从海边捕捉到的海鲜,边品味,边唱着家乡小调,感人动听的歌声,精彩完美的创意,久久回荡在海岛上空,回荡在浩淼无际的海面上……

观察通信是部队和首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刻都不能中断。守岛观通兵们技术精湛,本领过硬,迅速、准确、保密、畅通,圆满完成了部队的通信保障,无怨无悔地奉献了青春年华。

每年到了老兵复退时,接他们回陆地的军舰汽笛声拉了一遍又一遍,老兵们总是难舍难分,迟迟不愿离岛,默默地流泪,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在他们的心中,高山海岛留下了他们难以割舍的情和爱、梦和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