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 成功营救218名海上遇险者 这片热土,让追梦人充满期待
第2版:要闻 2021-08-02

成功营救218名海上遇险者

——记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宋寅和她的团队

人物小传>>>

宋寅(见右图),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党支部副书记,飞行管理部副部长,搜救机长。参加工作以来,她和她的团队已成功营救218名遇险人员,为保障东海辖区海上交通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IMRF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杰出女性提名奖。

茫茫大海,是生与死的较量。讲述海上救援的电影《紧急救援》中惊心动魄的搜救场景,就是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机长宋寅的日常。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中国第一代海上搜救女机长。

最帅女飞行员

一头短发,目光坚定,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透着英姿飒爽的劲儿,宋寅被人称为“最帅女飞行员”。问起选择海上搜救工作的原因,她说是“机缘巧合”。宋寅是上海小囡,高考填志愿填的是海事大学的航海专业,“身高1.6米以上,视力5.0,能符合要求的学生不多啊。”宋寅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将是一名船长。但是,2007年交通运输部到海事大学招收飞行员,宋寅的人生因此改变,“同学们都去报名了”。经过严苛的选拔,宋寅胜出,随即开启了她的飞行员生涯。

2008年7月,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宋寅加入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当年12月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飞行学院进行飞行培训,并取得直升机商用驾驶执照。回国后,通过相关理论与机型实践改装考试于2010年11月取得了S76型别等级签注,成为一名合格的搜救副驾驶。她是中国第一代海上搜救女飞行员。

10个人10个家

宋寅至今记得第一次出海搜救的过程。那是2010年11月。天气恶劣,狂风席卷着海浪。宋寅接到任务,一个出海的渔民小腿骨折了。“那个渔船那么小,在大海里就像一张邮票”,宋寅按照训练时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把人救了出来。

从那以后到现在,宋寅和她的团队共执行救助任务273起,累计安全飞行时间3115小时,参与救援飞行981小时,成功营救了218名遇险人员。

通过不断训练与提高,2013年10月,宋寅通过各项实践科目考试后,取得了商用机长的资格。2014年12月被聘为搜救机长。

2016年12月,“闽连渔66678”轮在东海海域出事,机舱燃起大火,10名渔民危在旦夕。险情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担任值班机长的宋寅立即带领团队驾机出发。起飞不久,就接到救助值班室信息,渔船所在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差20海里。到现场后,宋寅发现,后甲板火势很大,如果持续下去,船上的煤气罐和油舱有可能会被引爆,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此时,船上冒出的浓烟使得上方悬停的直升机发动机发生喘振,船的桅杆又比较高,种种危险叠加在一起,极大增加了救助难度。宋寅当机立断,决定在较高的高度悬停,避开浓烟,等待绞车手找到飞机和船舶相对稳定的那一瞬间,将救生员放至甲板上,以最快的速度将10名渔民全部救起。“我们的救生员是最后一个上来的”,宋寅说。当时是12月,天气非常寒冷,救援结束后,宋寅发现自己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救10个人,就是救了10个家庭,甚至还不止。”宋寅说。开直升机比开民航客机、喷气式轰炸机甚至宇宙飞船危险系数更大。即便如此,她仍然热爱这份工作,“救人是高尚的”。宋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