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自助浇头面区等餐 李梦迪 摄
本报讯(记者 屠瑜 实习生 李梦迪)热腾腾的油条、软糯可口的粢饭糕、营养健康的青菜包……一大早,住在虹桥社区的戴阿姨就来店里吃早餐了,“我觉得很新奇,这里都是智能的,食物也很新鲜。”戴阿姨称赞的是近日开业的沪上首家社区AI食堂——虹桥社区AI食堂,由虹桥街道和上海熙香艺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打造。
食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饭菜制作、顾客选餐和付款结算等过程自动化。在自助浇头面区,记者将碗放入设置好的感应区,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将面条放入碗中并煮沸,根据个人口味可在一旁的调料区选择。选餐完成后,将餐盘放在智能视觉结算台,通过扫描价格自动算出,最后通过人脸识别、扫码或刷老年卡进行支付。
据悉,社区食堂面积约130平方米,分为自助中餐区、自助浇头面档、网订柜取、24小时智能小吃机四个区域。除到店就餐外,还可通过手机预约点餐,工作人员收到订单后会将食物放入自助取餐柜中。门外的智能小吃机24小时运作,可提供快速选餐与取餐服务,为附近通勤时间紧张的居民提供便利。
除了实现制作和销售过程的智能化,食堂还注重饭菜口味与质量。据食堂负责人介绍,目前以中式饭菜为主,有20余款早餐类型如豆浆、粥、面条等,也引入了一些上海老字号招牌如绿杨村、生福记等以凸显沪上特色。同时,为确保制作过程的安全,在食堂的食物运输管道和厨房中安装了监控。
虹桥社区AI食堂紧邻居民区和商务园区,依照“智能生产+多样化产品+健康配餐”模式进行运作,主要服务于“白领+白发”群体,是虹桥街道重点打造的社区长者食堂,也是智慧早餐工程的服务点,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厚曾告诉记者,AI社区食堂会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未来将在邻近的6个居民区开展送餐服务,将餐食送至社区内的美好生活服务站,方便老年人就近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