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悄无声息地,一位戏曲演员的演出视频,通过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的二度包装、挂上网络,就得到海外音乐、表演艺术爱好者的付费点击。不过半年,他得到了2万美元的收益。况且,这笔收益还是从“存量”里盘出来的——亦即,这位演员并没有专门为这笔收益投入什么,是他积累的作品,顺带赚的。这对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海外市场完善周全的版权产业链,总能让优秀艺术闪亮,让优秀艺术家发光。
不少人挂在嘴边的IP,中文名称就是“知识产权”或曰“版权”,亦即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可以主张的权利——不仅限于稿酬,还包括使用权限、应用场景等各类条件。创作者可以只取其一,也可以面面俱到,只要与购买方协商后双方同意。在力推中国原创、中国智造,在资本介入国潮、国创、国货之际,在面向海外市场之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乃至再开发,就是保证市场良性循环的关键。
从艺术欣赏角度,我们喜爱的文化创作样式包括舞台表演、影视剧、书本、游戏等;从文化产业角度,无论是何种创作样式,只要最终可以归结到文字、视频、音频等技术载体,那就可以归纳成为可复制的“版权”且能生产,就能盈利。因而,版权在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可谓是核心。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能真真实实留下足印且带回收益的,往往也是版权交易。在日常生活中,IP以文创产品的样式更为人熟知——大克鼎雪糕中,大克鼎这一形象的使用权利就是可以买卖的IP。据悉,不久后,武康大楼的形象也会成为雪糕的形状,售价在25元左右——武康大楼也已经成为有商业价值的IP……
网络经济带来更便捷的拥有IP的方式——可以不买碟片,直接通过下载计费,让消费者和创作者双方受益。这就是自贸区开创的“乐典”计划,带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创作者的意外之喜。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就是可以探索、试验、创新。
多年前,萨克斯演奏家Kenny G到上海演出时曾透露,他最大的收入其实是瓦楞纸做的咖啡杯托——这是他与咖啡巨头聊天时一拍脑袋想出来的。顾客每用一个杯托,他就有几美分的收益。当人人都参与发明、创作且得到版权保护和收益,这也会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具体体现,人人都有软实力的明证——这一步,正从浦东自贸区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