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浦东自贸区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透露,上线已有半年的“中华音乐典藏全集‘乐典’计划”成效显著,不仅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更是让创作者等版权方拿到了两万美元的版税收益。这一计划还从音乐扩展到了图片和文字等领域。
打开亚马逊音乐、苹果音乐、声田(Spotify)等全球各大音乐平台,人们可以搜索到“乐典”系列专辑。这是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推出的中华音乐典藏全辑(部分封面见图),已在全球发布了47张专辑,典藏音乐330首。专辑音乐中包含13项世界级非遗、457项国家级非遗,协助京剧、昆曲、粤剧、藏戏、侗族大歌、甘肃花儿等已出版音乐二次分发到了海内外线上平台。
优质版权内容是最好的分发渠道,文化内容要有引领,而不是被“片面的”大数据裹挟。其实,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做的都是存量版权再分发,就是将已经出版的优质内容重新进行数字化包装,借助第三方发行平台,供苦于无法找到正版资源的全球受众聆听或下载。这些数字化包装无异于二度创作,让受众更直观地在互联网中发现这些沧海遗珠。
对于很多版权所有者来说,独自去搞定海外分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通过委托发行模式,所有平台收入都会以一定比例反馈到版权方手中。让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没想到的是,小试牛刀的“乐典”计划,他们只是做了再包装和渠道发行,居然为原始版权所有者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数字版权收入,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增长中,这和目前创作者只靠“维权”产生现金流收益的畸形生态有根本性的不同。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是——“版权的价值在于无限传播而不在独家垄断”“传播的价值在于独立的立场和优质内容引领,而非一味地迎合资本或消费市场”。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副总经理许晨敏透露,下一步中心将重新嫁接图书出版社和线上发行平台,帮助存量文学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再次进入线上发行,让原汁原味的华语文学作品获得更多版权分发收益。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