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附小的孩子们参加“智造小农家”项目化学习 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的学校越办越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新学校办到哪里,优质教育就辐射到哪里。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新的责任与新的担当。
作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实验校,同济附小创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以“智造”项目引领为学生素养培育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将数学、文学与美食、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调动现有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90后青年教师黄诗韵201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如今是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助理,也是学校“智造小农家”项目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建校之初,同济附小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米菜园”,学生按照年级不同种植大蒜、向日葵、番茄、玉米和草莓。孩子们还在家长指导帮助下,学习烹饪,把菜园里的菜端上自家饭桌;老师们动起脑筋,让孩子们去周边小区、饭店等各种场所寻找“买家”,并提供蔬菜“定制”服务。有的小队在种植豆芽的行动中发展了缜密的数学思维与统计分析的能力,用文字、绘画、图表与控制变量等实验方法与记录手段来分析种植情况;有的小队在种植开始前就对手工香皂进行了市场调研,用迷迭香制作出少量手工皂试用品,探测不同年龄段买家的喜好,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大面积种植。在“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评比中,这一项目摘得特等奖。
在黄诗韵眼中,这个校园更像是一个“创新工坊”。年轻的教师团队和学校一起迅速成长,新创意、新点子让校园充满活力,也给每一棵小小“同济苗”最独特的人生经历。因此,对于再一次的重新出发,再办好一座“同根同源”的新学校,老师们充满自信。 首席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