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
日剧中常见这一幕:灶上炖着汤锅,做饭的人不时过去搅一下,随后宣布,今天吃咖喱,家人便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日本,咖喱是与“家庭”“温暖”“日常”这些词画等号的食物。与浓烈的印度咖喱或带着椰浆香气的泰式咖喱不同,日式咖喱的口味要温柔得多。咖喱汤汁裹着肉、土豆、胡萝卜等装在盘里,另外半边是刚煮好的白米饭。吃咖喱饭用调羹,每一勺既有咖喱又有米饭,如果到最后正好把两样都吃完,便有种小小的喜悦。
日本人不仅在家吃咖喱饭,也在外面吃。譬如上海有多家分店的COCO壱番屋,最早是1974年于名古屋开业的咖啡馆“巴克斯”,因为午市的咖喱饭太受欢迎,几年后开了专营咖喱的新店,逐渐演变到如今的规模。在日本街头,提供午餐的咖啡馆,菜单上常见的选项是意面和咖喱饭,这两样有相似之处,提前炖好,再做个主食就行。而且,意面酱或咖喱都包含香料、肉和蔬菜,店家容易控制成本,食客吃了营养的一餐,可谓皆大欢喜。
十多年前,我在深圳的一份日文免费资讯杂志当编辑。公司办公室租在特区报大厦,后面一条街餐馆众多,不过架不住天天吃,一群人很快吃厌了,开始带饭。跟我合租的朋友擅长厨艺,负责做我俩的,不觉间,演变成了小食堂,一人做,四人吃。蹭饭的两人,一个是只会开水烫青菜的美编,还有一个是日本同事老卫。老卫不好意思总吃我们的,有时做咖喱,让我们负责带四人份的白饭。
那是我和日式咖喱的最初邂逅。老卫的咖喱放了两种咖喱块,甜口和辣口的,混成奇妙的浓厚口味。他舍得下料,大块的牛肉和土豆,入口颇有满足感。我们边埋头猛吃边说,你可以开店啦。
咖喱虽美味,但看公司冰箱的保鲜盒就知道,老卫做的量有点多。第二天,我陪他在会议室吃咖喱饭,另外两人选择出去吃。老卫诧异道,咖喱放一放更好吃,你们真的不吃吗?
第三天,我也撤了,留老卫继续消灭他的咖喱。后来我们去东京出差,逛神保町书店街,他仿佛讲解什么重大秘密般说道,你知道吗,这条街有许多吃咖喱的店,因为看书的人可以一手拿书一手拿勺。
我心想,就不怕咖喱汁溅到书上吗?总之,算是认识到日本人到底有多爱咖喱。似乎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家的咖喱秘方,另一个朋友说,炖煮时得加个苹果。
日本酒店的自助早餐也常提供咖喱,这时总看到有人——多为男性——乐滋滋地盛一份配饭。一大早吃咖喱,在我看来过于重口,果然一国有一国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