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夏日最后的狂欢 酷暑·工地 杀“熟” 打卡种德桥路 无心与有意 “龙套”明星茂路
第20版:夜光杯 2021-08-26

酷暑·工地

王树才

在打工的日子里,期盼的是四季如春。尽管季节变换颠覆了期盼的希冀,但丝毫动摇不了我要生存的信念。于是,随从子女回沪的那一天起,顾不了酷暑和严寒的交替,力求用付出去获取劳动换来的价值。只要有白天和黑夜,那就是获取希望的延续。

酷暑没有读懂打工者的期盼。

那是上世纪末,临平北路建造欧洲花园,我在建筑工地打工,担当某一施工现场管理。挖土、制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每个流程都要现场跟班。天晴温度高,正是建筑施工争时间抢进度的好时机。烈日当空,楼面没有遮挡板,没有太阳伞,我戴着安全帽,俨然马路警察,站立在蒸炉一般的施工现场。泥工们牵住混凝土输送管,像舞龙似的(现在泵车定位很精准)把混凝土送到点位,接着开启振动泵捣鼓,泥浆像沸腾的开水冒泡飞溅。整个流程弄得浑身沾满了汗水和泥土,宛如泥菩萨似笑非笑的模样。待工序停当,咕咚咕咚喝下一碗大麦茶。

七八月间,我在复旦大学家属楼做屋面平改坡工程,唯有早上酷暑还没有醒来,有一丝丝温和的感

觉,其余时间都被高温笼罩着。老旧公房屋面施工,天晴还要防天雨,丝毫没有指望酷暑降温。若短时刮起大风,下一场暴雨,那是致命的打击。高温也罢,时不我待。清运楼上的垃圾和障碍物,又把底下的材料吊上去,电动葫芦发出了沙哑的声音。有个姓汪的退休老师令人敬佩,她每天一大早就烧好一钢锅开水,放在一棵樟树底下的凳子上凉着,并在大锅上贴上纸条:供工人们解渴。工程个把月时间,头顶上无形的火锅久久不能退烧,简直令人窒息,但每当揭开樟树底下的钢锅,浸入心窝的是清凉和甘甜。20多年过去,每当夏夜喝上一杯凉茶,便会想起那樟树底下盛满爱心的钢锅。

整个夏天,我们就这样经受着烈日的暴晒,汗水的浇淋。工作服上面的汗渍像一道道心肠跳动的流水线,盐霜清晰可见。老天啊,不那么酷得炽烈,给人间一点柔和不好吗?打工者心里有一种平和的渴望。但也许,酷暑就是要用这样的气势,催熟作物生长。懂得了这个季节,适应了这个环境,应对有方,就会有蓬勃生机的心气,自信地去孕育丰硕的果实。正因为经得起风雨沧桑的洗礼,方才得到有心人的敬重。

度过酷暑,就是收获的金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