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借阅图书自助消毒 最有效保障仍是疫苗接种 国内首个院感专家共识在沪发布 沪公立医疗机构下调核酸检测价格 每个医务人员每天要把感控落在实处
第2版:要闻 2021-08-30

每个医务人员每天要把感控落在实处

专家解读医疗机构如何做好院感防控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诞生而来的,并不是什么新名词,但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多数人才第一次听到“院感”这个词。昨天,历时8个月,国内首个《“疫情新常态”下的医院感染管理(上海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作为共识牵头人之一的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兼院感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感控工作做得好,是“不挣钱”的;但是做得不好,却肯定是赔钱又赔口碑的。院感是医院的防控底线,防患于未然是感控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理念。

说到感控,普通市民所熟悉的就是戴口罩戴帽子穿隔离衣,其实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胡必杰说,感控不仅仅是手卫生,也不仅仅是防护用品,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专业、学科、人群。早在上世纪,当国内感控还没有起步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为什么手术很成功,患者却死了?为什么输了一次血,却得了肝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种类和数量日益攀升、大量介入性和创伤性诊疗技术普遍应用;同时,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日益广泛,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提升安全意识,把感控工作落在每日的工作实处。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感控工作的分量不断加重。胡必杰说,抗疫一年多来,医院作为病毒的集聚地,人群感染风险高。在此情况下,医院的感染防护一刻也不能放松。好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医疗机构管理者的重视,上海的医院感控工作在硬件上的投入已经相当不错,胡必杰说,但是,由于国内感控工作本身起步较晚,感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胡必杰就谈到,有一次去一家医疗机构检查院感工作,护士打开一间负压病房,胡必杰当即就指出,这个负压系统坏了,这个病房不能当作预防经空气传播的“负压病房”使用。护士这才想起来,“的确坏了好几个月了,一直没修,以前也从来没用过。”

在大多数医疗机构,院感科以往一直是可有可无的科室,所以人员设置上并不合理,相关设备也没有精心维护或严重投入不足。一个优秀的院感科,不仅要有护士、公卫医生,同时也非常需要临床医生深度参与或扎根其中,如果人才培养不足,会导致其在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感染性疾病的识别能力、感染防控相关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足。“感控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所以这次出台的共识里也强调,医院的感控队伍,人员要专业化、职业化。”

事实上,除了疫情带来的难题之外,感控工作的复杂程度本来就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医院感染队伍建设要有人才,要有结构性发展。胡必杰指出,感控工作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因而,这就对感控人业务及管理能力提出更大挑战,所以这次共识也提出了人员配比的具体要求,比如医生的比例不低于30%。

胡必杰谈到,从1986年我国正式开展医院感控工作至今,感控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已向精准感控迈进,向科学管理转型。在业内,胡必杰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赫赫有名,还荣获了“2020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胡必杰说,中山医院也是经过了多年探索整合而形成了如今的感染-感控-微生物“三位一体”模式,很好地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在他看来,专家共识的发布,将给上海的医院感控工作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方向,尤其是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更需要更新管控理念,既要避免防控不足引发的严重感染风险,又要防止防控过度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并逐步构建出一套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科学实用的院感管理体系。 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