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山水间”文具置物座
故宫“清明上河图”书签套装
“秦梦长安”立体浮雕便签本
“太极”系列钢笔
形似吴王夫差剑的“吴钩”笔
“飞天”金属镂空书签
“虎符”笔记本
“大喵萌虎”立体橡皮擦
“唐三彩马头”书挡
◆琳恩
学海奋战、工作繁忙,一款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文具能让生活多一抹亮色。今年的文具设计趋势中,国潮主题占据了高光C位,超越了日式极简风和科技机巧派。事实上,许多曾经跟风欧美、日式文具的设计师已经开始探索文具的国潮美学设计,在追求颜值的同时,也试着让一支笔、一把尺、一枚书签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编者
拒绝拼贴,“巧思”为王
以国粹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为创作主线,将京剧和潮流元素相结合,打造“盛世新颜”图案炫彩文具礼盒;把人们熟悉的各种历史大腕、王侯将相通过卡通手法进行萌化,印到笔杆上、纸品上,也能卖得很火。这是许多人对国潮文具的大体印象。
“我和很多人一样,本来以为,所谓国潮设计,无非就是把国潮相关的图案印制到文具上,简单拼贴,但现在看来,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文具控”、网络文具分享达人子青最近正在为即将开学的孩子采购新文具,国潮主题设计自然是她今年关注的焦点,但随着她见到越来越多的国潮设计,她的认识观念逐渐有了变化,发现自己一度用简单认知“误读”了国潮文具。
子青最近入手了一款出自上海博物馆文创团队之手的“唐三彩马头”书挡。这款设计之所以能让她青眼有加,正是其大胆、拟古的立体设计手法。按照上博文创团队的介绍,“唐三彩马头”书挡的创意灵感源于上海博物馆馆藏“唐三彩马”,只不过,他们汲取了文物的一部分,保留了马伸颈低头的姿态,做成了左右对称的马头书挡,既有古朴隽永的韵味,又打破了文具只能在平安图案上做文章的限制,呈现出一种与古为新的独特美学风格。
事实上,“形神兼具”已经成为国潮文具设计的追求。有人对传统剑文化感兴趣,结果收到了设计师朋友送来的文具礼物——一支形似吴王夫差剑的“吴钩”笔;有人在参观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后,给孩子带回了一套包括长安钟楼、城墙、鼓楼、大雁塔等旅游地标的立体纸雕模型便签本,据说,随着便签纸的一层层剥落,长安美景便一层层地出现;在《国宝档案》亮相的虎符,也摇身一变成了“大喵萌虎”立体橡皮,甫一上市就受到追捧,成了爆款。
按照设计师陆文文的解释,国潮“染指”文具设计之初,的确只是对国潮图案的简单拼贴。然而,时至今日,能在大众群体中树立好口碑的国潮设计通常都要有一定的“巧思”,尤其是能与文具本身的功能形态、结构深度相结合。
陆文文近期购买的一款文具是苏州博物馆文创团队的作品。他们以江南古典建筑为原型,将贝聿铭先生创作苏州博物馆山水园的大体轮廓进行“简化”,反复试验后,把木片做成了能在实木底座滑道上自由移动的“假山”。换言之,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调整山的位置,灵活展现不同的山水意境。“这样的国潮文具能让我自己动手参与,体验建筑大师创作江南古典建筑时的乐趣与情怀。”
善用“减法”,凸显内涵
除了拒绝简单的平面图案拼贴,国潮文具设计也在尽力避免因花俏而被贴上庸俗的标签。一些看似花俏实则多余的设计虽能短暂吸引人们的视线,但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难成经典。
“我们倡导的是清亮、简约的国潮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审美的理解,应该在文具使用体验中得到新的诠释。”这是季云深、何启悦的团队在设计“太极系列”钢笔时定下的基调。
正因如此,尽管是以太极图案为灵感,但两位设计师率领的团队并没有将太极的图案直接展示在钢笔的外壳上,而是“厚其蕴、简其形”,将太极形态融合在笔的结构之中,用笔身扭转的两面隐喻太极的阴与阳,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四两拨千斤”地“植入”到了钢笔之中。
这两位设计新锐的想法,正是如今不少国潮文具创作者的心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予了设计师多样化的美学灵感,江南文化的灵秀精致、西北文化的粗犷不羁、川渝文化的雄险幽秀,都是设计师们可以拿来大做文章的好素材。但要在其中拿捏好设计的分寸,让国潮为文具本身增色加分,而不是因为浅薄的运用受到诟病,确实是对设计师的巨大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设计师在选用像敦煌图案等经典元素作为再度创作的原型时,在工艺上下功夫,用剪影手法做“减法”,力图在保持灵动韵味的基础上,凸显其内涵的深度。一些设计师在运用文物图案时,更是小心翼翼地点到即止,用留白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想象和参与的空间。
此前有设计师在谈到国潮设计应该如何做到优秀时曾提出,优秀的国潮设计在“骨”而不在“皮”,这一点在文具的国潮设计中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