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前七月我国汽车消费总体回稳向好 双马合一难解马自达中国困局 广丰赛那三城联动首发年底上市 第二代传祺GS 8外内大换血 全新奔驰长轴C越级拓展新豪华 2021中国车市的变量和格局
第23版:汽车周刊 2021-09-01

2021中国车市的变量和格局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显现诸多新的变化趋势。随着“新四化”的推进,不仅汽车动力源发生了从燃油到电能的变化,而且汽车正从出行工具变为智能移动终端。百年汽车工业“破与立”的最大变量正在发生,并颠覆市场格局。

汽车定义之变

今年以来,“新造车VS传统车企”答案初显,传统车企已难以继续定义汽车,新造车势力正在抢夺话语权。最亮眼的是特斯拉及蔚小理等新势力公司,其营收增长幅度遥遥领先,市值飙升。与传统汽车通过硬件研发与固定资产投入的模式不同,新势力公司更多的是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来重新定义汽车,把汽车工业从传统制造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自动驾驶技术全面领先传统汽车公司。传统车企中不乏积极应对的参与者,福特与大众最为激进,宝马、保时捷也在更高端的市场进行应对。也正是它们的存在,让新旧之争仍然保有悬念。而那些保守的、心猿意马的、无能为力的传统车企,将失去竞争价值。

合资股比之变

按照我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开放时间表,2021年将是合资股比完全放开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2年将完全取消股比限制。合资股比放开将产生四大影响:一是市场竞争加剧。由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运营效率上升,成本降低,公司数量也可能有所增加,对消费者来说将有更多选择和更低成本支出。二是推动维持50∶50股比合资公司进行内部深刻的改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改善业务模式。三是本土职业经理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外资公司逐步向中国职业经理人放开关键岗位,培育中国本土化的高级人才。四是外资供应商将更大量地进场,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严峻考验。

技术趋势之变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突破10%的临界点,比多数人意料的要早得多。中高端市场已确立明确的技术趋势性改变。一是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尽管仍在有序迭代,但从趋势上已不再掌握主动,将不得不避开智能电驱产品的优势市场,进一步向中低线级城市下沉。二是一线合资品牌的高端系列,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几乎可以被忽略,除非在一些特定细分市场做局部王者。三是头部自主车企的高端系列已在市场上形成突破,大大提振车企信心。发生在中高端市场的这场战役将决定下一步的技术趋势,尤其在智能化、自动驾驶、在线服务等方面,竞争日趋白热化。

消费主体之变

在节能、安全、智能、互联等技术的创新融合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升级的今天,90后年轻人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占比已高达52%,对汽车厂商而言,想要提升市场业绩,就不得不去迎合年轻人的喜好。J.D.Power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显示,受成长环境影响,90后对汽车产品魅力的要求会比其他年龄群体更高,以性能和操控著称的品牌将毫无疑问受到追捧。这就要求汽车厂商将90后甚至更加年轻的00后群体的前瞻性需求及早引入产品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将产品改善重点从生产中后端向开发前端转移,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成为时下国内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

“入门”需求之变

入门级市场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不仅要消费者买得起,更要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目前乘用车市场3万-4万元以下产品殆尽情况下,仅2.88万-3.88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一年销售超31万辆,是其他电动产品望尘莫及的。反过来说,为什么同样价格相对低廉的入门级长安奔奔EV、比亚迪e1却没能成为爆款?接近价格的A0级和A00级燃油车为何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原因是这些车只是在老产品外壳下更换动力总成,缺乏用户体验的新奇感。而五菱汽车再次展现精准市场洞察与产品定义能力,不仅将成本做低,还满足用户需求,可谓做到了极致。这证明“入门”级电动车也存在升级换代需求,同样需要造型更酷、品质更好的车型。 雍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