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评审结果的公示》,确定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30个。上海市长宁区、普陀区,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浙江省宁波市五地入选。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长三角如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有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的业态,也有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业态。
“我们将适时总结并推广成熟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为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上海将更好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打造世界级消费地标。上海商业载体建设,既要高大上,也要有烟火气。要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商业资源下沉社区,增强‘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顾军指出。
“早在2016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明确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打造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的重要平台载体。”
——南京市商务局将按照新建社区、城镇已建社区、科技产业园区、城乡接合部社区等不同社区属性,突出“便民”与“宜居”相统一原则,明确便民生活圈的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就是所有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购物、娱乐、休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
——苏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李艾介绍,将以此为契机,形成有苏州特色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地得到实惠。
“数字化、特色化、便民化可以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小店经济体系,是小店未来的发展方向。”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消费与流通中心主任张希明表示,社区店铺集聚,形成便民特色,将使便民生活圈与已有的商业综合体形成差异化竞争。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商业将在改善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特色化、智慧化、体验化发展,提供适合不同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
“要加快新建改造一批充分兼顾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生活便利需要的无障碍服务设施,做好老年消费配供、理疗养生等服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可以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探索简便易行、符合相关人群特点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
吕倩雯 曹博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