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故事 世界语言 网上也能面对面下棋
第18版:文体新闻 2021-09-14
跟着李盾看中国原创音乐如何努力破茧成蝶——

中国故事 世界语言

音乐剧《蝶》剧照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是学舞蹈出身。在涉足音乐剧行业打造出轰动的音乐剧《蝶》之前,李盾曾涉足深圳的歌舞厅和娱乐城。音乐剧《白蛇传》是他的原创音乐剧起点,后来又有了《蝶》《啊!鼓岭》《重生》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都记录在日前出版的新书《破茧成蝶:李盾和他的音乐剧世界》中。

学院派下生活

晚上看一场音乐剧已逐渐成为一些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两位编辑也是李盾的粉丝,2019年底,他们找到李盾,希望能出一本书,讲述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过程。

有多年制作人经验的李盾想到,“制作人”无论在百老汇还是在整个行业,都被蒙以神秘的面纱,被称为行业的幕后推手。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这本书就从他的人生和经历开始讲述。

李盾的母亲是上海人,爱跳国标舞。学院派出身的李盾面对这一切非常新鲜,有一次两人还在锦江俱乐部跳探戈,海派文化在李盾的心里种下了审美的种子。1986年,李盾刚从加拿大回国,“叛逆”的他放弃了东方歌舞团的稳定工作,南下深圳。艺术团的工资微薄,他便和朋友搭档到歌舞厅去演出,审美也开始悄然转变:从高雅走向草根,再从草根回归高雅。

“肥肉”变“五花肉”

1990年,李盾开始从演员走向管理,经营了他第一个娱乐城,当年的娱乐城顾客消费高,对现场的表演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潘劲东、黄格选、陈明、毛宁等都在娱乐城演出过。

有一次编舞赵里石教潘劲东和陈明排练《信自己》,三个月后,李盾问赵里石排练的情况,赵里石说:“他们还不行,还是一块‘肥肉’,要变成‘五花肉’的时候才可以上台。”就是说,演唱者除了会唱,还必须能跳,李盾现在回过头想想,这不就是对音乐剧演员的要求吗?在复合型艺人之外,舞美服装也开始有新花样,一切都在蓬勃发展,也让李盾产生了做音乐剧的想法。

于是,李盾每年定期出国看戏,回来就在娱乐城做各种各样的试验,将唱跳表演和戏剧结合,将东西方文化融合。李盾说:“只有完成东西方之间的审美转换,才能站在世界中心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力量

在《白蛇传》首演当晚的庆功宴上,李盾对他的搭档、音乐人三宝说,自己又有了一个创意,“蝶,butterfly”。三宝说:“这个厉害!”这次一拍即合,让团队在《白蛇传》刚开演的时候,就已经在酝酿音乐剧《蝶》,从1997年到2007年,整整十年。

在巴黎开《蝶》的创作会议时,一位中国的主创人员说:“我们要做一个东方的音乐剧。”这句话“触怒”了总导演吉勒·马呜,他是《巴黎圣母院》和太阳马戏团的导演。吉勒说:“我做了半辈子戏剧,我都是站在世界中心讲故事,我不分东南西北的,你说要做一个东方的剧,我听不懂,因为我们的作品是给全人类的。”

2008年,《蝶》应邀参加韩国第二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首演那天,第二幕演到一半,李盾就听到台下哭声一片。整场演出结束,全场鸦雀无声。突然间,观众起立了,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蝶》拿了那次音乐剧节所有的大奖,来自18个国家的制作人一一跟他拥抱、交流。那一刻,他知道,十年化茧而成的《蝶》将中国原创音乐剧带到了世界,将中国故事带给了世界。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