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风大雨大 决不心大 老城厢里的风雨巡夜人
第3版:众志成城 抗击台风“灿都” 2021-09-14
“灿都”之下,无一户漏水无一处积水

老城厢里的风雨巡夜人

崔余佳在东街张贴台风来临注意事项的告知书

昨晚,西姚居委有5名工作人员住在居委办公室内值班,有的睡在气垫上,有的睡躺椅,有的睡在拼起的桌子上

崔余佳(左)和魏平(右)为92岁的桂锡庚送去早餐,提醒老人这两日不要出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尽管打着伞,但大风一吹,雨点仿佛从各个角度钻入伞下,崔余佳很快就被淋得浑身湿透。

崔余佳是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中华路居委会副主任。昨天下午风雨最大的时候,她和同事们穿街走巷,一户户敲门入室,为老城厢的高龄独居老人们送上第二天的早点。

“居民朋友们,第14号台风‘灿都’即将影响上海,现在开始风力逐步增大,雨量也逐步增大,希望大家减少外出,注意安全。”风雨中,崔余佳一路走过,手里的喇叭一刻不停。这片即将征收的老城厢里,没有一户漏水,没有一处积水。这令她很骄傲。

为独居老人送来早点

叩响中华路37弄6号的房门,92岁的桂锡庚老人从门后探出头,开心的笑容里有一丝惊讶。

崔余佳和中华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魏平代表居委会为老人送上一份面包和牛奶。“台风要来了,我们居委干部来看看您,准备了一点口粮,小面包是软的,吃起来方便的,可以当早饭,这两天您没事就不要出门了,安全第一。有什么事打电话给我们。”

“太谢谢了!还带了这么多东西来看我。”桂老连连感谢。桂锡庚17岁从宁波来上海做生意,在这里居住了66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9.4平方米的房子加上一个后来搭建的阁楼,最多时住了8个人。现在子女们都已搬走,房子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只有柜子上一个年代久远的三五牌座钟,每天滴滴答答地准时走着。

抬头可见屋顶靠近墙的边缘都是黄色的水渍。“都是以前房子漏水留下的。”桂锡庚说,以前房子质量不好,野猫就能把瓦片掀掉,一下雨家里就不停漏水。“后来多亏了政府,把房子修好了,现在已经不漏了,野猫也少了。”

为了应对这次台风,中华路居委会再一次排查了高龄独居老人的人数,除了提前有老伙伴志愿者跟他们联系,居委干部也一一上门走访,关心他们饮水和食物有没有备好。

“除了子女接走的老人,我们一共准备了25份面包和牛奶,用来解决牙口不好的老人这两天的早饭问题。”据魏平介绍,早点有了,中饭和晚饭有老年助餐,就可以减少老人出门的次数,确保他们平安度过台风。

“晚上巡查时,我们还会过来再看看,他睡得早,可能就不敲门了,问下邻居了解下。另外,桂老是老党员,党支部也会对他特别关注。”崔余佳说。

帮儿子点了两天外卖

从桂锡庚家出来,崔余佳看了看时间,在手机上给正在上初三的儿子点了晚饭的外卖。这是她连续两天给儿子点外卖了,崔余佳有点愧疚。“现在是孩子关键的时候,但这个台风天,实在顾不上家里啊。”

崔余佳的婆婆前一阵子脑梗住院,丈夫每天去医院陪护。老人出院后,康复期住到了青浦的一家养老院中,丈夫不放心,每天还要赶到青浦探望。“父母都指望不上,只能靠孩子自己抓紧。”

居委会正常值班是早上8时30分到晚上9时。这次为了应对台风,街道和居委都是通宵值守。前天轮到崔余佳值班,值了一个通宵。13日中午,她抽时间洗了个澡,接下来又是一个通宵。“可能明天还要值班,不管怎么样,总归要把岗站好,居民群众的安全第一。”

遇突发状况快速处置

老城厢里,一些传统的防范宣传还是很有效。比如张贴告示、喇叭喊话。“总之用各种方式,尽量让居民注意安全。”崔余佳说。

虽然是老城厢动迁地块,但是这些年政府部门不断为居民改造维修房屋、道路和排水设施,因此这里已经几乎看不到屋顶漏水和路面积水的情况。没有了这些困扰,高空坠物成了最需要防范的问题。看到有些摆在高处的花盆,崔余佳和同事们都会劝居民拿下来,搬进屋。

“我们两个居委干部一组,一个半小时就要巡查一次。有紧急情况或者居民发现异常,就和楼组长、志愿者反映,居委干部也会马上到场。”崔余佳说,巡查中发现问题,街道会有应急的专业人员赶来处理。

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斌是带着两天的衣服上班的。“昨天通宵,今天通宵,明天也可能通宵。”王斌说,这次应对台风,上周双休日就开始全员上岗,大家分块包干,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清运废旧自行车、道路堆物;检查行道树、道路绿化、路面情况,防止杂物堵塞下水道;检查灯箱广告、店招店牌,防止高空坠物等。

王斌举了个例子,上周六上午,学院路70号楼顶的屋檐掉落,居委会第一时间通知街道,街道马上拉起警戒线,及时安排应急抢修队伍,10分钟不到维修人员就上了屋顶,用仪器检测可能脱落的部位,很快化险为夷。

本报记者 屠瑜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