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晶陶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的“增高针”被部分家长奉为“长高神药”。对此,儿科专家表示,生长激素不能乱用,不能因为孩子身高不理想就给孩子注射。
孩子好像长得不够高?有的家长因此着急了起来,不仅求医问诊,还有直接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的。应该说,家长希望孩子快点长高,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确实有一些孩子在生长发育方面需要医生和药物的帮助,对这些孩子,如果家长过于“心大”,反而可能错过治疗时机。
但任何药物都不能乱用、滥用。孩子能长多高,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医学上判定是否身材矮小、生长迟缓有严格定义,需要对孩子进行全面、专业的评估。医生不可能完全听从家长的要求,如果生长激素“想打就打”,其实是对孩子不负责任——随意注射该类激素,不但未必能让孩子长高,还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增高针”不是缓解身高焦虑的必选项,营养、运动、睡眠等都可以为孩子长高加一把力。家长如果陷入焦虑,除了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之外,还应调整心态,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当然,家长的身高焦虑也有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担心孩子身高偏矮的话,会受到慢待甚至歧视。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审美取向多元化,消除身高歧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由包括身高在内的外表所决定。
与此同时,医生和医疗机构也应把好关,坚守职业道德,防止生长激素被超范围使用。据新华社报道,一些民营医院打出“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之类广告语,还有非正规医疗机构放大、利用家长不必要的身高焦虑,牟取暴利。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医药代表把生长激素吹捧成“长高神药”,甚至用高额回扣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
“增高针”要对症下药。对滥用生长激素的行为,需要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