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广告 杨浦首创“温暖指数”精准救助困难群众 昨新增28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 免费口腔义诊通知 邂逅 A股成交额连续44天超万亿元 盯短板勤调研  让百姓得实惠
第10版:综合新闻 2021-09-23

邂逅

潘高峰

昨天,路过南京西路石门一路路口,偶然一瞥,看到星巴克烘焙工坊门前的花坛里,竖着一块碑。

好奇走近一看,上面写着“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石门一路336弄(柏德里)9号”,下面数行小字,介绍了遗址概况: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陆续迁回上海,这里是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之一,周恩来和邓小平几乎每天到这里办公,中央各部和各地党组织常派人前来请示工作。

寥寥数语,让人意犹未尽。这个身处闹市,只余一块碑、几句话的红色遗迹,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上网一查才弄清由来。原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逆转,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险恶局势下,中共中央决定将领导机关迁回上海,指示中共江苏省委租下同孚路柏德里700号,成为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之一。当时,这里看似一座极为普通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十分隐蔽。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书记、组织部长的周恩来和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几乎每天到这里的客堂楼上办公。机关事务性的问题由邓小平直接处理,政策性的问题由周恩来亲自处理,重大问题则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

1982年5月,这处旧址由原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黄玠然和张纪恩寻访确认,当时的弄堂口还保留有“柏德里”字样。可惜后来因市政建设,原建筑被拆除。

这次街头“邂逅”,让人格外感慨。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此前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全市现存各类红色资源612处,包括旧址、遗址近500处,纪念设施100多处。通过“遗址竖碑、旧址挂牌”,这些红色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正是其中之一。

90余年光阴飞逝,昔日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革命斗争故地,已成为上海最繁华、最时尚的商圈,这变化是何等让人神往。伫立碑前,遥想先辈浴血奋战,再看街头人流熙攘。这一切,正是先辈们期盼的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