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美国内党争需为扰动中美两军沟通机制负责 “敲响战鼓”,澳大利亚要做什么?
第20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1-09-23

美国内党争需为扰动中美两军沟通机制负责

沈逸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最近,有关美国军方最高将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曾在特朗普任内的最后几个月两次秘密致电中国军方、表示不会对中国发动袭击的新闻,持续扰动着太平洋两岸的舆论场。

“私下通话”?

在华盛顿一侧,最初是“水门事件”记者以生花妙笔在其新书《危险》中,描述了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不仅牵涉到参联会主席米利将军,还牵扯到与前总统特朗普龃龉不断的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共和党方面,特朗普辩解称“从没想过进攻中国”、“如果米利私下联系中国,那就是‘叛国’”。共和党青年一代中风头正劲、善以剪辑信息捞取政治资本、为了声望可以不惜篡改亲人离世日期的卢比奥议员,也发声称米利将军“泄露机密信息”,应该被拜登政府“开除”。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一侧的自媒体圈也不大不小地“惊诧”了一把,个别公众号开始煞有介事地讨论一些纯属臆想的虚假命题。这件事着实热闹了一阵子。但其实,对于这件事,人们关注的焦点应该在另一个方向。

何以引爆舆论?

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有致电一事,这也不是什么“私下通话”,更不是什么“瞒着特朗普的私下通话”。作为战略互信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军之间存在正式且规范的高级别军事对话机制。

根据美国媒体后续披露的消息,米利将军与他的中国同行进行的是两场战略性的电话/视频会议,每次参会人数中美双方各自有15人左右。开会前,由发起会议的一方,通过官方外交途径,向对方提交照会,并落实相关日程。从美方的流程看,五角大楼的国防部长办公室、美国国务院以及白宫,不仅对会议的召开事先知情,而且会议是在得到了批准之后才进行的。而特朗普也从没有否定过会议本身,没有说对会议不知情,他只是否定了“进攻中国”的传闻,并且在假设“私下会晤”成立的条件下,做出了所谓“叛国”的认定和说法。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新闻后续引发美国相关当事方谨慎辟谣,美国联合参谋部发言人戴夫·巴特勒上校强调米利的所作所为符合他的职责和责任。结合中方新闻发布会已经公开发布的内容可以发现,构建多层次的稳定且灵活的对话机制,是维系中美两国战略稳定,避免被不确定因素扰动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一种结构性的安排。即使是特朗普这样擅长炒作和操弄美国民众情绪的政客,似乎一度也十分注意避免自己的政治化言行诱发大国战略不稳定,不想让中国对美方一些“说说而已”的话当真。参联会主席米利将军以及此前出任国防部长的埃斯珀等专业人士,对此类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劣质作秀可能导致战略不稳定的风险,也有着比较现实的认识,意识到了处置此类风险的必要性。

需要思考的是,这类本质上被扭曲甚至是错误加工的信息,何以会被抛到舆论场上,并引爆舆论场?很显然,美国国内持续激化的党争,要为此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为了打击政敌,放最狠的话,讲最荒唐的故事,只要能够毁伤对手的政治形象,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做法正在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劣质化最主要的特征。对于其他国家,对于国际体系,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有效识别和应对这种“美国政治衰朽”的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在中短期内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