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我想有个适老的家(下)
第21版:金色池塘 2021-09-24

我想有个适老的家(下)

老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不可逆转,也无法转向,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积极迎向,理性应对。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们也提出了很多关于适老的建议:如他们心目中的适老产品无需“高大上”,适合的就是好的,但后续的维修保养一定得跟上;向智慧养老转型时,请等等反应不那么敏捷的那些老人……大家都相信,我们的未来,不仅科学技术进步,尊老、爱老、适老一定也是蔚然成风的。

适老产品请走心

大舅

我和老伴都年近80岁了,为了让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安心,我们对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很在意。儿子鼓动我们购买各种“适老”产品,代他尽孝,我们也尝试过一些,但难免也遇到过一些尴尬——

年岁上去,记忆力变差是自然规律,忘带钥匙出门成了“常态”。四五年前,儿子回家探亲,为我们安装了指纹锁。这下再不用为忘带钥匙而苦恼。哪料用了一阵,指纹锁出问题了,而说明书上的电话已是空号。我急匆匆请来专业锁匠检查,发现锁芯里的弹簧断了。厂家停产,配件又买不到,只得花钱买新锁。

今年6月,我们去“老博会”参观,那些专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辅助器材让人心动。我看中一款康复床垫,它运用光纤传感、压力传感等技术,只要老人在床上休息,就可准确感应和监测到人体的呼吸、心率等数据,即时通过网络传输到统一的数据平台,也可通过App在手机上显示。这下儿子在国外也可以“监控”我们的身体了。老妻看中的是护理机器人。她担心倘若有一天失能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大小便失禁,纸尿裤或尿垫虽能解决一时,但久而久之易生褥疮。有了护理机器人,老人或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它立刻能感应到,把水和排泄物的混合物抽吸出来,同时温热的清水从另一根管子流淌出来,冲洗干净后再慢慢烘干,提升了舒适度,也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这些“适老”的产品的确好,理念也足够新,可一看价钱,我俩傻眼了。床垫近2万,护理机器人近3万。咬咬牙也买得起,只是万一后续工作没跟上怎么办?钱不是又要打水漂了?

其实老年人心目中的适老产品无需“高大上”,适合就是好。真心希望设计和生产适老产品的企业能为老年人着想,走心的产品才有市场,才会受欢迎。

谁来做羹汤

孔曦

赵阿婆今年90岁,她老伴92岁,尚健朗。五年前,儿女想帮她请个钟点工做饭,赵阿婆心疼儿女的钱,不肯。女儿说,买菜我解决,手机下单,快递到你这里。赵阿婆生气了,说:“戆大!网上买,贵得要死,我菜场里买的又新鲜又便宜……”赵阿婆羡慕邻居刘老伯,他儿子隔天就过来烧饭。赵阿婆的子女都在上班,周末才有空过来烧几只硬菜。

赵阿婆时常跟管老年工作的居委干部小张念叨,如果小区附近有老年食堂就好了。刚巧,小区里有个年届80的仇阿婆,退休前管过食堂,颇有组织能力。她写了一封信,寄给相关领导,诉说他们“食”的烦恼。不久,社区开了个座谈会,仇阿婆和赵阿婆以老年居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会上,相关领导说,居家养老是大好事,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我们本来就打算过来听取意见,今天正好是个机会。会上说了好几个数字,这个小区有多少高龄老人,居家养老的有多少位……赵阿婆也记不住,只是觉得这个会开得蛮有水平。轮到她发言,她说:“居委会对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关心。如果老年食堂能落实,就是锦上添花了。”仇阿婆说:“对对对,办老年食堂,要照顾老年人的特点,米要好,荤菜烧得酥一点烂一点。阿拉小区环境那么好,鸟儿喳喳叫,花儿也开得好看。有老年食堂,更是锦上添花!”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的赵阿婆笑着补充道:“这叫鸟语花香。”大家都笑了。

座谈会开好没几天,赵阿婆听说,附近的大食堂要开设老年人专用窗口,政府会贴一点钞票。后来又听说,要办点证,再等等,马上就要开了。

周末,儿女们安慰赵阿婆,放心,老年食堂会开的。座谈会上的承诺,肯定算数的。

我想有个这样的家

李云杰

堂姐说,她住的社区建有自己的养老院,户口在社区里的老年人,可以自由选择在家或去养老院养老。我想,这就是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吧,但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如果能健康地老去,可以独立生活,只要有适老的居住条件,还是在家里住更便利。

当我老了,生理机能衰退,行动与反应不再灵敏时,希望有个这样的家——

房龄是20年内的,水管和电线不至于过度老化;通风窗可遥控开关;床边带有可收放的护栏,辅助起身、上下床;全屋铺设防滑砖或防滑地胶,而不仅仅在卫生间做防滑设施;为防止燃气灶上炖着汤又去干别的事,厨房设备可监控气体并发出报警提醒;为防止因忘带钥匙而回不了家,入户门最好刷脸可进。

老年用品配置方面,除了可移动的淋浴椅、智能马桶盖、紧急呼叫系统等基础产品,可定位的智能防走失手环、帮助平稳站立和行走,包含三脚或四脚的手杖、凳拐等辅助工具也需配备到位。小区内,电梯、水泥坡道或橡胶等材质的可移动式坡道等公共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整个物理环境是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安全需要的:便利、舒适、无障碍、低风险。

为满足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追求,我希望可以拥有方便老年人接收信息的来源,智能产品要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字等功能特点,界面简单、操作方便。

从“一个手机两个码”——由家人线上申请健康码并代老人出示,到刷验身份证就可以获取健康码信息,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撑,填平数字化时代老年人的生活与社会供给不相匹配的沟坎。“适老化”的公共政策,加上适老化的智能产品,我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为老年人架构起全时段、全方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数字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智慧养老。

坐车与看病

虞王孙

坐车,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出租车。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一桩,除了出租车,还有网约车等。连我4岁的小外孙也会脱口而出:叫部差头。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就头疼了,不会网约,就连预约电调也搞不清楚。碰到有急事要用车,只会沿用传统法子,站在马路边,伸长脖子,好不容易盼来一部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赶紧举手示意,但司机像没看见一样,车子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好不容易有辆车在你身边停了,两个年轻人捷足先登,原来是手机订的,你只得干瞪眼。记得去年底,我突发急性胰腺炎,肚子疼得我浑身冷汗直流,直不起腰。可站在马路边,就是等不来出租车,就算来了也不是你的菜。最后还是硬挺着乘公交车去挂急诊。所以现在出行,我能坐公交车,绝不坐出租车。这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不受闲气。

还有看病。挂号前,必须预约。在自助机上操作时,虽有志愿者帮着指点,但还是要等预约号发到手机上,才能挂号。如今,有些医院的窗口也不提供发票了,要明细发票,得去自助打印。年纪大了,真的被搞得晕头转向。而人工窗口越来越少,对我们而言,终端设备真是个难以沟通的大块头。

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是科学和时代的进步,但在老龄社会中,大多数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因此,各行各业在对智能化服务创新运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的便利,希望能对传统的服务方式予以适当保留,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好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意识到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社会上的各种适老措施正在实施,愿我们的未来,不仅科学技术进步,尊老、爱老、适老也蔚然成风。

“三个一”“三个化”

张林凤

我将“适老”生活划分为上下半段,上半段占比3/5,下半段占比2/5,追求智慧养老的效果。

上半段的生活是“三个一”,即一碗汤、一个圈、一张网。“一碗汤”:倡导父母和子女间有独立的居住空间,但相隔距离是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圈”:探索“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由圈内相对年轻的老人服务年长的“空巢”老人,更鼓励青年志愿者加入。“一张网”:能熟练使用手机网络功能,购物、就医、旅游、上老年大学等能自主完成。

下半段是从老年生活向老年照护的转型阶段,重点是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要求服务于老人者“三个化”,即年轻化、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对象是“耄耋老人”。这个群体此阶段行动已不便,是名副其实的“老小孩”。

但现如今,无论医院还是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来源几乎都是农村,文化程度、专业素养不高,年龄倒是偏高。所以,他们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待遇偏低、缺乏职业荣誉感,造成愿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力短缺,从而制约护理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当现有的这批护理员更老时,将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所以,亟需社会将夕阳事业与文明养老紧密相连,刻不容缓地培养“三化”护理人员。要通过思想理念上、经济收入上、专业业务上的各种激励措施,赢得全社会对于老年照护行业的认可认同,以使走向人生最后阶段的老人们生活在有亲情、更有尊严的氛围中,也让年轻人的青春年华在夕阳事业中有所作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