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故乡的那片海 《功勋》闪耀伟大建党精神 到底要带什么样的美进社区?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1-10-17

《功勋》闪耀伟大建党精神

◆方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将其高度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诠释,不仅适用于百年前《觉醒年代》中的播火先驱们,我们同样在共和国的建设者身上看到其传承,其赓续,其发展。今天,我们依旧铭记着国庆70周年前夕感动中国的那一幕——对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予以表彰。在他们获颁勋章两年之后,一部展示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群像的电视剧《功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当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伴着《红旗颂》的乐曲穿过岁月走来时,人们鲜明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在屏幕上的磅礴激荡。

《功勋》中的这些主人公并不都是共产党员,但百年以来的奋斗历程,已经使“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深深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滋养着民族灵魂,培育着时代精神,塑造了一大批从精神上巍然挺立的中国人。

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历史的积淀。张富清是战争年代功勋卓著的革命军人,他深知为什么要以命相拼,更无法忘怀在自己身边倒下的烈士们,初心使命和人民情怀在其身上尤为执着。一旦进入化剑为犁的时代,便义无反顾收起军功章,甚至对子女都不提一字,完全把自己变为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最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

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时代的召唤。抛却功与名进行“深潜”的还有于敏、黄旭华、孙家栋等一批铸造“国之重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一边“做隐姓埋名人”,一边“干惊天动地事”,以忠诚和担当,为共和国成就了一个恢弘的大时代。这种精神力量在他们身上,还特别表现为对真理的坚持和信念的坚守。在计算氢弹的相关数据时,于敏不盲目迷信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西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坚信“只要理论扎实,就一定能行”。之前一直与他较劲的另一名科研人员老陆,也在关键时刻毅然选择支持于敏,因为他折服的不是权威而是真理。

《功勋》以呈现八个独立篇章的方式为共和国的英雄们立传,“文武双全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每个篇章的剧名均勾勒出主人公人生中最鲜亮的底色,在伟大与平凡,普通与传奇之间构建起极富于时代特征的叙事,而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和平年代建立的一种表达。破坏旧世界与建设新世界从来都是统一的,而建设新世界显然需要更加持久的接续奋斗。

值得注意的是,《功勋》所展现的八位主人公,科技工作者就有五位。这既是共和国表彰的导向,也启示着我们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科技领域竞争越发决定国家命运的趋势下,要更加善于运用文艺形式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展现我们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功勋》接连表现五位当代顶尖科技工作者,堪称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挑战。于敏这一篇章中,以一定的笔墨描写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与友谊,他们在高手过招的同时又在共同的理想中惺惺相惜,这份情谊温暖而动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建党精神”是“源”,亦是“流”,其铸就了伟大功勋,也融入了最平凡的日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