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柔情 欢乐图(中国画) 跟宋老师练操 山里人家 李冲的故事 动人的博物馆
第19版:夜光杯 2021-10-29

李冲的故事

洪水

李冲,是北魏王朝的一位重臣,曾因设立“三长制”、参与南迁、多次建言献策,得到朝廷的重用,孝文帝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封清渊县侯,去世后追赠司空,谥号文穆。《魏书》记载说,李冲年轻时就深沉高雅有大气度,执掌朝政大权后,勤奋努力,孜孜不倦,逝世的时候孝文帝下诏说:李冲生性坚贞温和,以德义修身。职位升到尚书省之首,掌管出纳王命,忠诚恭敬,柔顺聪明,仁慈恭敬,守信施恩,团结民心。孝文帝最后说,李冲是国家的贤臣,朝廷的表率。

不过,这个国家贤臣朝廷表率暴怒致死很值得今人警戒。《魏书·李冲列传》记载说,他年龄四十多岁,鬓发已经斑白,但体貌健美,没有衰老的迹象。他善于交游,乐于荐举人才,依靠他任用晋升的人很多,深受朝野称道。

孤单卑微没有靠山的李彪入京后,冲着李冲喜好人才,倾心敬仰依附他。李冲看中了李彪的才华,接纳了他,并多次向孝文帝推荐,公事和私事都让李彪参与。后来李彪任中尉兼尚书,受到孝文帝知遇。时间一长,皇帝宠幸,李彪遇李冲再也不点头哈腰了,只有公开场合略表敬意而已。李冲因此很记恨他。后来孝文帝南征,李冲与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借口拘禁了李彪。上奏他的罪状李冲亲自书写,语辞非常激烈。孝文帝看了他的奏表,感叹了很久,说:李彪可以说太不检点,仆射的行为也太过分了。李冲听不进孝文帝的劝说,时常愤怒咆哮,多次数落李彪的过错,动不动就扼腕叫骂,圆瞪眼睛大呼,说李彪是小人,几次摔坏几案。没几天精神失常,思维紊乱,言语错乱。医生不能治疗,认为是肝脏破裂,十多天后就去世了,年仅四十九岁。

读罢这个故事,情不自禁,有言在喉。首先,为国荐才,勿求有报啊。不能因为是自己举荐的,就要让人家依附于你,视作家臣。不管李彪是不是小人,自己举荐给皇上,全应由皇上把握。人家不恭敬自己,就心生怨恨,甚至欲置人于死地,实在有违荐才的初衷。不过,现实社会中也不乏李冲啊。

其次,位高权重,一发怒,是要地动山摇的。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战国时期的西门豹,他为了制怒,身背一块虎皮,遇事急躁时,时常手摸皮上软毛,自语:柔和些,柔和些,以制怒。儿时听这个故事权当笑话,现在想想,位高权重的人是该背上背块虎皮。

其三,暴怒伤身,当以李冲为戒。当年林则徐火烧了鸦片,英舰炮队到了天津,道光皇帝吓破了胆,连忙下圣旨,飞马送到广州,革林则徐的职,押林则徐到京听候惩办。林则徐接旨,沉着应对出尔反尔的道光帝,整理行李,独让夫人把墙上挂的“制怒”横幅带上。哭成泪人的夫人说,比这贵重的东西都不要了,带它干什么?林则徐说,它比什么都宝贵。我为朝廷办事数十年,时时都记着它,如今老了,还要靠它养身呢!林则徐很懂得制怒养身的道理。他说这个横幅是自己当官时遵父嘱书写的,性子急躁,遇事不顺心,便易发怒;发怒了,肝火就旺;肝火旺,既坏事,又伤身。我看老年人得中风,十有八九是肝火旺的缘故。这次进京,定会受到重惩,我一定要带上这“制怒”的横幅。

李冲如果也有林则徐这个横幅,时时提醒自己,绝不可能一怒而殒。怒有四害——于个人形象有害,很失态;于人际关系有害,很伤人;于事情处理有害,很坏事;于个人身体有害,很伤身。怒伤肝,轻者气逆不下,积血薄厥,重者面留凶相,气绝呕血。

劝世人学学林则徐以李冲为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