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清晨,长宁区天原公园鸟语花香,松鼠跳跃,在西南角上,伴随着音乐节拍,只见四十余人的队伍,时而“鸿雁飞空”,时而“仙鹤揉膝”,时而“凤凰旋窝”,时而“双龙戏水”,有位站在最前面的白发老伯,正教大伙“导引养生操(亦称功)”呢。他身板硬朗,姿势流畅,那鹰击亮翅式、白猿缩身式、卧虎扑食式……意念导引,刚中有柔,动中含静,给人行云流水之感。
他叫宋志坚,80岁。宋老师在家附近的几处公园、学校、社区,不为名,不为利,为广大中老年健身爱好者免费指导。我60岁那年,巧遇天山星城邻友阿发,他是位热心人,推荐我去锻炼,我犹豫着,他苦口婆心说服我不妨先感受,再定论,就开始跟着宋老师锻炼,这一试,一晃十年有余。
宋老师教学很规范,讲课很“科班”,这儿尽管都是60岁开外的学生,不少还是80岁左右的粉丝,老人反应慢,教学难,宋老师不厌其烦,讲功授法,如何掌握好“意,息,形”,如何功势标准,做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有时数月,上了108节课。瞧,“养血补气益寿功”一节,周身放松,气定神敛,怡然自得,宋老师耐心辅导着、讲解着:“很好,再努力,要通过抱气、踩气、拉气、归气等动作,才能以充其气,以行其气,以聚其气”。我们瞪大眼睛,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慢慢地领悟这运气的真谛,细细地体验这其中的奥秘,从而有助于调整中枢神经,协调脏腑气息,增强呼吸机能,达到意守气海,畅通气血,养血补气等功能。
在“实战”教学时,宋老师还十分注重中老年学员的实际情况,纠偏错误动作,他经常在学员旁,一个一个地辅导补习,一遍一遍地大声呼喊:“动作注意,蹲马步、跨弓步、八字掌、臂旋转”;“规范要求,45度、脚趾翘、点穴位、眼轻闭”;“掌握要点,捶臂叩腿、呼吸配合、叩齿咽津”……就这样,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一批批学员都觉得这“疗养操处方”,具有明显的健身效果,也使数以百计的年老多病患者受益匪浅,于是一个个都心存敬意、点赞称颂。
如今,在这“特殊课堂”坚持了30个年头,大家除了春节和雨天,从不间断,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84岁的宋双泉老人深有感触,之前,他因患病,数月未去锻炼,谁知,手臂也举不起,心下焦虑。经过一段时间的晨练后,如今他又恢复如初,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双手弯腰又能触地了噢!
为了提高锻炼的功效,宋老师不辞辛劳,收集史料,把长期与中老年锻炼教学的体会,积累总结,着眼中老年的生理特征、四季变化、音乐节奏、经脉穴位、病理治则等因素,提炼发展出科学性、实用性、具有可操作性的11套功法,汇编成约八万余字的《特色锻炼养生缘》一书,将由交大出版社出版。
宋老师乐呵呵地说:希望把这些宝贵知识、健身之道,能薪火相传,更好地为中老年长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