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周末的上午,大学生、警察、社工、导游、服务员、全职妈妈、公务员、记者、客服、自媒体小编……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来到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你猜,是什么语种?你可能猜不到,不是英语、日语、德语,也不是其他外语,大家来学习的,其实是——手语!答案有点出乎意料吗?是的!这门语言课的热门程度也出乎了主办单位上海市残联的意料。80个名额在上海市残联官微发布后,一天就被秒杀,还有不少人没能“秒”到名额,希望下一批课程能再报上名。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陈栋渊表示:“手语课如此‘时髦’,体现出暖暖的上海温度。”
昨天上午9时,上海市残联“2021年手语服务千人计划项目”社会班在黄浦商业人才培训中心的教室里开始了第一节课。资深的手语老师在台上讲课,同学们有的拍摄视频以便课后复习,有的积极回答问题,情不自禁中,抬起双手,随着老师示范的手势比划了起来。
从“我、你、他”“1、2、3、4、5”的基本功学起,19岁到66岁的学员都拿出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认真劲。未来5周内,他们将在每周末走进培训教室,通过手语老师和聋人教师的教学、互动掌握日常生活通用手语,最后,他们还将分组以情景剧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谈到为什么要在周末抽时间学一门自己生活中并不一定需要使用的新语言时,学员们不约而同表示,都是为了一份爱心。静安区曹家渡街道信访办的工作人员王叡智表示,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聋人,希望通过学手语,更好与聋人交流,给他们更多帮助。全职妈妈朱萍则说,希望通过学习手语更多参与公益事业,利用闲暇时间帮助更多人。羽毛球教练刘丹也说,因为儿时有过一个聋人好朋友,当时就在心里种下了学手语的梦想,现在市残联面向社会举办这样的培训,正好可以圆梦,她还期待将来可以义务教聋人学羽毛球。
据悉,上海近几年来持续推出“手语服务千人计划”,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残疾人,参与到助残公益事业中,迄今,已为各行各业的200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手语培训,为残疾人创造了更温暖、友善的生活、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