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湖光山色 (中国画) 我成了“手机迷” 伙食悠着点 我的记者缘 “出书”记
第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1-11-12

我的记者缘

陈贤德

2021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2个记者节。掐指算来,我离开记者岗位已有19个年头了。静心想来,也许我天生就与“记者”这个职业有缘。

我从小爱读报纸。读初中时,我每天要在老西门邮局门口的阅报栏前阅读《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报纸。那时,父亲写几篇有关医学的小文章,在晚报发表后,街坊邻居交口称赞、同行领导刮目相看,对我有着不小的触动和影响。

我学的是中文专业,爱的是新闻岗位。凭着从小对新闻记者职业的仰慕,在我一踏上教师岗位后就开始写稿习文。在学校当老师,在出版社当编辑期间,我基本上每年都是报社通讯员,屡获优秀通讯员或骨干通讯员的称号。可以说,我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是没有经过任何基础教育和正规训练的。我完全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进行锻炼的。特别是陈虞孙、刘火子、王元化、储大宏、张伏年、徐学明等多位新闻界名家大佬(均已辞世)手把手地教育我、指点我、培养我、提携我,恩重如山,永世难忘。

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掌握了业余时间,你就掌握了人生。几十年来,我孜孜不倦地学习新闻理论、学习写作技巧、收集各类资料、坚持佳作剪报,做好专题卡片,单贴报本就有17本,资料袋就有58袋。从1959年在报上发表处女作后,一共在中央及地方报刊发表了各类文章1300多篇,获得过全囯和市里的十几个重要奖项。发表在1999年5月27日《人民日报》上的散文《古越风情五泄胜》,还获得了全国报刊好文章一等奖。

1991年我正式调入报社,圆了记者梦后,我高兴万分。在报社工作的12年,我作为报社的法人代表、一把手,兢兢业业、认真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根据我的切身体验,一个新闻工作者,绝不能自命不凡、好高骛远、眼睛朝天、脚不落地;也不能圆嘴滑舌、巧言令色、心口不一、吹多干少;而应该满腔热忱、心怀磊落、光明正大、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里,作出自己的贡献。

退休在家19年,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不断崛起,但我还是热爱报纸,每天要认真阅读十几份报纸,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也常常在朋友圈或报纸发表些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论篇幅长短,主题如何,我始终坚持新闻人的底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节之际,我要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年轻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老一辈的领导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正是——

今秋恰逢记者节,行业同仁力要协,一线后生气莫泄,初心使命硬如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