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园步道“首尔街7017”
东大门韩屋被改造成一家特色咖啡馆 本版图片GJ
城市,不仅是生存空间,还是人们诗意栖居的家园;城市更新,也不只是表面上的拆建修补,更应蕴含城市的精神与内涵。
在谋求城市更新的道路上,韩国首尔依托以建设“让市民倍感幸福的城市”为主旨的《2030首尔规划》,摸索出一条以存量为基础,挖掘增量价值的新路径。
城市“成长”该往何处去?首尔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座城市优雅更新的故事。
传统韩屋“华丽转身”
首尔时尚中心东大门的后街,是一方闹中取静的角落,那里坐落着一个兼具古朴与现代风格的韩式宅院。斑驳的砖墙上悬挂着印有英文字母的招牌,透过复古的木格窗,能看到里面泛着金属光泽的咖啡机和北欧风的桌椅……
东大门韩屋,是这座古宅过去的名字。如今,它的“新身份”是J.Hidden House咖啡艺术空间。2018年,经营者决定将这座占地300平方米且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打造成既能近距离体验韩国传统文化,又能供人们休闲的场所。改造工程保留了这里最原汁原味的部分。负责人表示:“门窗都是百年前的原物,房屋原有的木质结构也被完整保留,老化的木梁经过手工打磨又焕然一新,我们的过去是值得被保护和分享的。”
韩屋是一种用木材等天然材料建成的韩国传统房屋,起源于14世纪。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韩屋保暖性能差、设施老旧等缺点日益显露,无奈只能给现代化的高楼“让路”。但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首尔市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行保护政策,同时加速了韩屋的现代化建设。
首尔市政府首先面临的,是保留韩屋原始风貌与居民渴望改善居住条件的矛盾。为消除居民的顾虑,首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援助和补偿措施,其中包括:土地所有者可向首尔市出售韩屋;对于改造修补韩屋的家庭,政府提供资金援助;对保护传统韩屋有贡献者,可获得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
在韩屋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韩国市政府采取了以下几条路径:一是将餐厅、咖啡馆、手工艺品店引入韩屋;二是将韩屋改造为传统文化体验馆、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三是提高韩屋居住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在不懈努力下,首尔目前保存了四五片韩屋聚集地。一些古老宅院和东大门韩屋一样,在保留传统之美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现代气息,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韩屋密布的北村,在为期8年的保护与改造后,如今成为首尔人“最想走一走的街道”。“北村美化工程”还成为韩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奖的项目。
传统韩屋的“华丽转身”只是首尔在城市更新中实现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融合的一个侧面。韩国世宗大学创意文化系助理教授金英美介绍,在景福宫西北面青云孝子洞和付岩洞一带,人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首尔风情”。
“这片区域有山和溪谷环绕,人们在市中心就能拥抱大自然。”金英美介绍说:“曾是世宗大王第三子安平大君宅邸的武溪园,现在被首尔市政府复原为传统韩屋住宅,并被打造成了具有演出功能的综合文化设施,而在武溪园附近的首尔美术馆则传递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感与现代感。”
“有一句流行语叫‘可盐可甜’,这句话来形容首尔古今相融的城市形象再合适不过,可以说,这就是韩国的当代美学。”金英美认为:“这种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空间配置,得益于首尔市政府的规划。”
废弃高架获得“再生”
一座废弃的高架桥能做什么?首尔的答案是——让它变成空中花园吧。从老旧设施到联系周边17个方向的花园式空中走廊,首尔站高架桥的“再生”,呈现了城市更新的另一种可能。
20世纪70年代是首尔经济快速发展期,也是韩国人口向城市集聚最快的时期。为了应对人口流动压力,首尔站高架桥应运而生,它承载着一段城市发展辉煌历史,在很多民众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曾令首尔人引以为豪的建筑因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首尔市政府2015年停止高架桥车辆通行,听取市民想法后,时任市长朴元淳表示:“首尔站高架桥是曾经陪伴市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比起拆除,不如选择‘再生’。”
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施工,一条长达1024米的空中花园步道“首尔街7017”于2017年5月正式开放。从车行到人行,从交通枢纽到兼具交通、休闲、文化、购物等多功能的空中步行街,如今的“首尔街7017”,触目皆是赏心悦目的花草,充满暖意的标语,风格各异的咖啡馆,静谧温馨的读书角……站在眺望台,南大门市场、万里洞等城市美景尽收眼底;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首尔街7017”又宛若一条银河。
“首尔街7017”既增加了城市绿地,也提高了城市“颜值”,此外它还将周边的文化、服务、商业等资源连接在一起,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汉江复兴”留住自然
城市更新的模式并非千篇一律,寻求人文回归的同时,留住自然也是首尔的目标之一。
横穿首尔市中心的汉江,两岸曾分布着580多种植物和数百种昆虫,冬天还有数十种珍稀品种的候鸟前来安家。但在20世纪50年代,首尔为了消除水患,在汉江两岸修建了很多混凝土堤坝。防洪问题解决了,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首尔市民失去了亲近汉江的机会,许多动植物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首尔市政府逐渐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计划投资5431亿韩元(约29.3亿元人民币),大力推进恢复汉江两岸生态环境的“汉江复兴计划”。
“汉江复兴计划”2014年启动,预计2030年完成。具体措施包括拆除混凝土堤坝,用能长草、能净化水质的土质堤岸替代;增加植被、形成茂密的汉江森林,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增加艺术元素,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堤岸。
在“汉江复兴计划”实施过程中,首尔市政府有几点做法值得参考。其一,重视多部门的密切协作,确保进入汉江的水质是干净的;其二,汉江整治有严格的规划,并提供充足的经费;其三,在汉江管理过程中,市政府并没有完全依靠行政机构,而是赋予民间团体一定权力,例如成立由60多万民众组成的汉江水务委员会,鼓励普通百姓参与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再如举办志愿活动和培训,培养管理汉江两岸的志愿者等。
7年来,“汉江复兴计划”颇有成效。今天的汉江两岸,已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都市画卷:江边营地里,随处可见的是搭着帐篷、惬意享受绿地、阳光和水景的首尔市民;江边公园里,人们手捧咖啡,在徐徐江风中散步;站在江边放眼望去,可以看见水上出租车激起的层层涟漪和在水面上轻盈掠过的飞鸟;到了晚上,江水里闪着彩光的音乐喷泉和首尔斑斓的夜景交相辉映……
首尔市政府城市设计部负责人李炅暾指出,“软性”是首尔转型的关键词,“一座城市的成长最初要经历‘硬性’阶段,但若要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就要从‘硬性’转向‘软性’”。
规划城市未来蓝图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博士后于婉莹认为,2013年发布的《2030首尔规划》对城市更新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2030首尔规划》由市民、专家等各阶层人员参与协商制定,描绘了首尔未来20年的城市蓝图,包括“建设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城市”“建设公园先导型生态城市”“打造无需依靠轿车的绿色交通环境”等核心主题和目标。于婉莹表示,城市再生是首尔在城市整改方面具有借鉴意义的方式,对老城区、老旧设施的现代改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重建。“首尔重视历史与传统的延续,倾听市民的想法和建议,创造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城市再生方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杨传开认为,首尔城市再生的做法为上海提供了几点有益启示:其一,注重公众群体参与,体现人民城市理念;其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强调传统现代融合;其三,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体现绿色更新理念。同时,注重数字技术以及适老化更新改造也是城市更新的新方向。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