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上海发布了一项新的政策:生育假延长至60天。子女3周岁前父母还有育儿假。
朋友圈不少人纷纷表示:生早了,享受不到了。
之前的2021年5月,我国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这些政策的背后,都是我国生育率逐年走低。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创43年来新低。这一年里,净增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仅204万,不到2019年的一半、2018年的4成。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放开二孩后,出生率只上涨了一年,接下来的4年却连续下跌。除了三孩政策之外,今年的学区房整治、限制高房价和教育“双减”政策,也都被认为是“提升生育意愿”的政策。
这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我国的人口形势能否逆转呢?
有经济学家新近发布的一份万人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人愿意生三孩以上。与此同时,近25%的人一个孩子都不愿生。
我们的邻居日本,从1990年开始的“少子化”现象到现在,政府催生已经有30年了。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39岁前结婚有补助,治疗不孕不育可以申请补贴,每生一个孩子奖励42万日元……然而2020年,日本的出生率又下滑了2.9%,创历史新低。
逆转出生率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18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约一半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低生育率和低出生率带来的挑战。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刺激生育欲望,但几乎都收效甚微。
人口出生率的断崖式下降,叠加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导致经济发展乏力,对我们的退休金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延迟退休已经势在必行。在全球范围内,不乏这样的例子。
比如日本,1998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55岁提高到了60岁,2013年时又再度提高到了65岁。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一项法律修订案,已经呼吁企业允许员工工作到70岁。
再比如英国,2010年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5岁、女性60岁。2010年至2018年,女性年龄上调为65岁,与男性持平。2020年男性和女性年龄均增至66岁;2026至2028年期间,还要提高到67岁。
持续的低生育率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比如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目前国内生殖服务机构数量有限,比较火的有锦欣生殖,业务内容包括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辅助医疗手段。
再比如母婴领域,去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元。包括生育健康、母婴产品、教育、医疗健康等多个细分领域。
从年龄上来看,低出生率大多数是80后、90后、95后,他们生育意愿不强,但是若是能够扭转,这些人群更愿意为下一代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 苏蔓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