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盟友“翻脸如翻书”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第20版:军界瞭望 2021-12-06
谍战精彩不输佐尔格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一战中,斯滕内斯在枪林弹雨中求得生存

在历史漩涡中,斯滕内斯常常身不由己

1939年,斯滕内斯(左)在中国沦陷区活动

德籍苏联特工佐尔格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曾在中国工作,后赴日本,他获取的情报被认为影响了二战进程。但历史总会有遗忘,还有一位“谍海奇人”起着与佐尔格相当的作用,而且他的公开身份居然是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顾问,这就是瓦尔特·斯滕内斯。

危险的友谊

斯滕内斯,1896年生于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公务员之家,因家族中从军者众多,因此他得以保送到普鲁士皇家武备学校就读,一毕业就参加一战,还和飞行员戈林(后来的纳粹二号人物)成了莫逆。1918年德国战败后,复员的斯滕内斯被戈林引见给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像斯滕内斯这样不甘心战败的军人,对宣扬复仇主义的希特勒非常推崇,希特勒也欣赏斯滕内斯的才干,干脆把多达3.6万人的东方冲锋队交给他指挥,成了自己夺权路上的“亲密搭档”。

不料,个性突出的斯滕内斯与希特勒深处后,才发现双方政见水火不容。1930年秋,他公开拒绝希特勒的命令,还在党内酝酿倒戈。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4月成立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斯滕内斯成了第一批列入黑名单的人。正当屠刀落下时,斯滕内斯之妻打电话给时任内政部长戈林,念及战争旧情,戈林要求盖世太保必须保障斯滕内斯的安全,并亲自说服希特勒放他一条生路,外放到国外工作。

出国前,斯滕内斯与戈林见了最后一面,他开诚布公地说:“我知道,纳粹上台,就意味着战争。但我相信纳粹会输掉战争,监狱里的囚犯会成为钉在你们棺材上的钉子。”戈林并不生气,相反劝解道:“老朋友,你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我警告了盖世太保,但我无法做得更多,你越快出国,就对大家越好。”

到中国避祸

1933年12月,斯滕内斯作为德国军事顾问团一员前往中国,当时希特勒把国民党当局视为反苏反共的“伙伴”,并将中国视为产品倾销地和战略矿产来源地,愿意提供一定帮助。来华后,斯滕内斯受到蒋介石青睐,不仅负责组建蒋的贴身卫队,帮蒋的夫人宋美龄建立运输航空大队,还当上蒋的“欧洲信息部门负责人”。他还作为蒋介石的代表,与外国军火商谈判。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窒息中国抗战能力,日本竭力阻止欧美对华提供军品。针对这种局面,斯滕内斯奉命前往法属印度支那首府河内(今越南首都)成立谍报网,还定期前往英国统治的香港活动,保障军品继续输入。1938年夏,希特勒为了维持与日本的关系,断绝对中国的支持,召回驻华顾问团。对斯滕内斯来说,这形同死刑判决书,他请求蒋介石出面,以私人顾问名义继续留下来。斯滕内斯还不放心,决定与纳粹德国的“劲敌”苏联接触,开辟新的退路。

1939年1月,在侵华日军尚未染指的上海公共租界里,苏联情报站长季先科见到国民党的德籍特工海因里希,后者传递了斯滕内斯愿为苏联效劳的意图。当年3月,斯滕内斯同季先科在重庆会面,他说:“德国的命运将因希特勒被推翻而改变,新德国只有实施和平政策才会巩固。”当天,季先科向莫斯科总部发电,请求对斯滕内斯的背景进行调查,并等待是否进一步接触的指示。很快,总部表示同意,于是季先科正式把斯滕内斯发展为情报下线,代号“朋友”。

给钱是一种侮辱

1940年4月,斯滕内斯在重庆向德国驻华武官施特尔齐埃交接工作,然后受蒋介石委派,经香港来到上海公共租界,利用其外国人身份从事情报工作,还定期赴重庆汇报工作。当时,斯滕内斯的妻子频繁举办沙龙,招待德日高官,斯滕内斯借机与他们讨论局势,打探德日对中国战事及夹击苏联的内部考虑。斯滕内斯还有意识地搜集侵华日军将领士气、情绪等方面的情报,并在觥筹交错之间不经意地向对方灌输“侵苏必遭殃”的观念,这恰恰是莫斯科方面希望他去做的。

1941年初,斯滕内斯紧急向苏联驻上海特工扎鲁宾传递情报,他从德国内部获悉希特勒将要发动侵苏战争,“不管西欧战事如何发展,希特勒一定会对苏联动手,我太了解他了。我坚信,动手时间不晚于今年5月”。他建议苏联尽快做好准备,后来的情况证实了他的判断。当时,扎鲁宾提议给斯滕内斯一笔钱,竟把他惹火了,他觉得这侮辱了人格。

1941年秋,德军打到莫斯科近郊,斯滕内斯又经上海渠道向苏联通气:“东京暂时不会进攻苏联。”这是他从驻重庆的德国外交官获得的准确消息。此前,苏联“红色特工”佐尔格也从东京发去类似情报,但未获斯大林认可。可作为独立情报来源的斯滕内斯所提供的判断,终于解除了斯大林的疑虑。于是,斯大林急调远东后备军驰援,从而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

独特的政治遗嘱

二战后,斯滕内斯于1948年12月来到中国台湾,后来回到联邦德国(西德),他开办《每周新闻通报》,刊登从世界各地获得的新闻,供西德工商业巨头参阅。同时,他和苏联克格勃重新接上关系,提议继续合作,但“只能在纯粹符合德国利益的基础上合作”。不过,克格勃认为自己有了新的条件,可以绕开斯滕内斯开展工作。因此,1952年,克格勃做出弃用决定,将斯滕内斯的个人档案打封存档。不过,斯滕内斯对苏联很忠诚,冷战期间,他都拒绝与英美情报机构有往来。

1989年,斯滕内斯去世,他的政治遗嘱很独特:“考虑到国际发展大势,德国必须同美国、苏联(今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这个体系将成为德国发展的基础。”这些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